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15版:郑州县市
3  4  
PDF 版
新密三大惠民工程打造“均衡教育”
逮恶狗 执法人员五进小区
资助5名贫困生圆了大学梦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打印】  
让“山里娃”也能享受到大城市孩子一样的教育
新密三大惠民工程打造“均衡教育”

中原网  日期: 2007-08-16  来源: 郑州晚报  
  新密市教体局局长李毅敏向来宾介绍该市教育情况
  为了力推新密“均衡教育”,让“山里娃”也能享受到大城市孩子一样的教育,在新密市委、市政府支持下,新密市教体局制定并实施了一套旨在打造“和谐教育”的三大惠民工程。

  晚报记者 熊堰秋 李银召 尚咪咪 通讯员 李幸民 陈玉峰 文/图

  三大惠民工程

  之寄宿制学校

  让“山里娃”

  进现代学堂

  新密市中小学生共有103124人,其中农村中小学生有89865人,占总数的87%,分布在全市17个乡镇的293个行政村,共有46所初中、293所小学,在布局结构上不太合理,有效的教育资源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益,优质资源不足。

  2006年年初,新密市委、市政府开始实施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成为实施素质教育和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到目前为止,新密市先后投资5000多万元,用于校舍建设、寄宿设施、采购图书等设施配备。新密市教体局将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列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指导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农村学生上学不便的现象已经得到很大改观。

  超化镇投资1500万元,高标准建成超化镇第一初中,又投资20万元,改造原第六高中,建成寄宿制超化中心小学,解决了附近12个行政村近900名学生的上学问题;岳村镇充分调动各村的积极性,使寄宿制学校建设一步到位;赵寨村投资400多万元,新建一所4266平方米的寄宿制学校;桥沟村投资84万元,新建一个400平方米的餐厅,1000平方米的学生宿舍楼,解决了350名学生的寄宿问题……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寄宿制学校,改变了“山里娃”的命运。

  通过几年的布局调整以及寄宿制学校建设,新密市17个乡镇办事处撤并167所小学,全市已撤并7所初中,2006年新建、扩建、改建41所寄宿制学校,共新增13000名中小学寄宿生,合并108所小学,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教育资源得到合理配置。

  三大惠民工程之远程教育

  信息化给农村教育装上“千里眼”

  用信息化手段给农村中小学校装上“千里眼”,让“山里娃”在偏远乡村也能与沿海大城市的教育方式接轨,这是新密市实施的第二大惠民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结合当前农村中小学教育实际情况,新密市教体局制定出符合新密市各区域的现代远程教育三种模式:教学光盘播放点的应用方式、卫星教学收视点的应用方式、计算机教室的应用方式。新密市远程教育工程项目总投资868.5万元,其中市政府配套资金145万元,覆盖全市17个乡镇的334所学校。到目前为止,新密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设备全部安装调试完毕,经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已凸显成绩。

  远程教育不仅给孩子们送来了福音,老师们也受益不少。白寨镇一初中的陈老师高兴地说:“现在学生对利用这些远教设备上课有着极大兴趣,这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高了课堂效率。”岳村岗坡教学点的负责人郑天勤老师说:“老师们都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对待远程教育工程。感谢国家配备的远教资源,感谢国家对农村教育的支持。”

  三大惠民工程之四百工程

  促进教育均衡的“大决战”

  四百工程,即“百所学校结对帮扶”、“百名教干挂职研修”、“百名教师交流互助”、“百节好课展示观摩”。这是新密市教体局确定的“2007教学质量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密市促进教育均衡的“大决战”。

  其中,参与到“百所学校结对帮扶”工程中来的省市级示范性初中学校达到34所,基本覆盖到全市所有的初中。小学54所,占全市小学总数的40%左右。“百名教师交流互助”工程也由原来的局直两所初中、3所小学和人大附中郑州分校6所学校,扩大到办事处中心校所属3所初中和实验初中,共10所学校。交流教师数量由原来局直学校的专任教师总数的10%,又增加了办事处中心校所属初中专任教师总数的5%。“百节好课展示观摩”工程由新密市一批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执教,以对学科的科学规划、合理安排,充分展现课改理念和现代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育资源的引领、辐射功能,大大提升了新密市的课堂教学水平。

  新密市教体局在推动和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上所作的尝试和努力,赢得了新密市百姓的认可和好评。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