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福在线即开票引起很多“玩家”的兴趣 |
| 每天买注彩票成为老彩民生活的一部分 |
| 1995年9月,即开福利型彩票销售现场,出现了众人抢购彩票的场面 |
|
从最初的“刮刮乐即开型”到现在的“双色球”、“3D”、“七乐彩”、“刮刮乐”、“中福在线”的多品牌战略,20年间,福利彩票步入了辉煌的品牌时代
□晚报记者 祁京/文 吴琳 见习记者 赵楠/图
从民政干部上街推销到彩民抢购的示范效应
20年前的今天,“彩票”还只敢称作“有奖募捐券”。弹指之间,这个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宗旨的爱心事业——福利彩票,如今已经伴随着郑州改革开放走过了整整二十年的爱心历程。
“20年来,福利彩票事业在各级政府的重视和关心下、在民政部门的领导下、在众多社会爱心人士的参与下、在不断探索中规范管理,在安全运行中健康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福利彩票发展之路,为发展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和公益事业,救助特殊困难群体,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郑州市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张亮说。
领导带头买下第一张彩票
回想当时,那是多大一件新鲜事。1987年7月27日上午,中国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券在郑州市正式出现。排队买下第一张的,是当时市政府的一位领导。
“在发行之初还有争议。”郑州市民政局副局长牛育英回忆起20年前的争论时说,“广大群众对彩票的误解是决策者们最大的顾虑,国务院领导经过慎重研究,认为发行福利彩票是件利国利民的事情,所以福利彩票的成功发行,得益于当时各级政府的重视。”
“当年郑州作为一个亟待发展的城市,底子很薄,资金有限,因此,发行福利彩票,筹集社会上闲散资金,发展社会福利事业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牛育英说。
赵朴初同志在1987年6月中国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委员会成立大会的致词中曾说道:“我们现在可以说是在造一个社会福利的大海,让一滴滴水投进去,永远不干。”
“刚开始太难了,没人卖也没人买啊。第一批走出去卖彩券的人就是咱们民政局的人。”郑州市募捐办公室主任、郑州市电脑福利彩票发行管理站站长李辑五回忆起福彩刚刚在郑州发行的时候,感慨万千。起初,大家热情很高,认为福彩准能卖得很好,结果不到一个月就发现彩券销售很不理想。于是,民政局领导指示,局机关所有人轮流出去卖彩券。有时候摆摊,有时候在车里卖,有时候大家扛着包在街上卖,一边卖还一边给人家介绍。“什么方法都想,什么法子都试,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可真是不好做。”
1987年至1989年,全国彩票销售人均购票不足0.4元。这个阶段,在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张占斌博士撰写的文章里被称为“中国彩票的试验期”,然而仅仅是几年之后,彩票销售的“爆发”就足以让人吃惊,而李辑五和他的同事变得异常忙碌。
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搞大奖组即开型彩票。现在还有很多人记得这种大规模的集中销售,在省体育场,一辆汽车上装满摩托车、彩电、洗衣机等重磅奖品,众人围着抢购彩票,然后众目之下中奖者将奖品搬走,之后引起更热的抢购。“那时彩票卖疯了,甚至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牛育英回忆起当时忙碌的情景,“那时候大部分人都有买彩票的经历,就希望着能中奖,不知道为什么发行,也不考虑中奖率,只是看着人家往家里搬彩电、搬洗衣机觉得眼热。”那时候,郑州的大街小巷都在谈论中大奖的同事朋友,买彩票俨然成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
对于当时来说,大彩电就是财富的象征。彩票从艰难推销到抢购成为福彩在郑州的启蒙。
顾先生是一位老彩民,说起福利彩票的变化,他滔滔不绝:“最早是即开型,分剥开式、刮开式,票面很漂亮,金陵十二钗、水浒人物,什么都有。”当电脑福利彩票在郑州出现的时候,顾先生还闹过笑话。“卖彩票的人问我,你要自选还是‘机’选?我很纳闷,‘鸡’还能选?就说‘鸡’选吧,她的手指在键钮上一按,‘哒’一声冒出一张彩票。我呆了半天才明白原来就是机器自动选号。”
20年,福彩的变化岂止这些。
2003年2月16日,第一个全国联合销售的电脑福利彩票“双色球”开始在郑州发行,标志着电脑福利彩票品牌时代的到来,这对于中国福利彩票形象的提升、市场份额的扩大及形式的整合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004年10月18日,第二个全国联合销售的电脑福利彩票“3D”游戏开始发行。福利彩票本依靠强大的品牌优势,坚持实行“限号”销售,保证福利彩票健康稳定地发展。
2007年1月1日,第三个全国联合销售的电脑福利彩票“7乐彩”发行,这种补充辅助型玩法的推出,进一步完善了电脑福利彩票的结构,大、中、小三个品牌玩法相互支撑的格局形成。
2003年,中国福利彩票“中福在线”即开票在郑州正式推出,标志国际先进的无纸化彩票在郑州正式进入试点发行阶段。
要自选还是“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