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3版:玩·家
3  4  
PDF 版
挎子: 钟爱“偏三”的军迷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打印】  

挎子: 钟爱“偏三”的军迷

中原网  日期: 2007-08-23  来源: 郑州晚报  
  一年四季,随时准备出发。
  □晚报记者 张柳/文 崔志勇/供图

  曾经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战车,如今成了众多军品爱好者的珍宝,“挎子”、“偏三轮”、“长江750”,他们如数家珍。到底是什么吸引了挎子们对摩托车如此着迷,他们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本期玩家给你解密。

  故事一 玩挎子的夫妻

  结婚前姚远从未接触过摩托车,更没想到自己会接触“挎子”这样的大家伙。两口子买了第一辆车,是在2005年新婚后。经过网络中寻觅车源的漫长过程,终于在8月份,姚远发现了一位衡阳的卖家,小两口连夜坐着火车赶到衡阳。“见到卖主后试车,各方面性能都不错,然后老公去打包装箱往郑州发货,我去买往回返的火车票,等于在衡阳总共待了一两个小时。”

  爱车托运回来的日子,两口儿一大早就赶到物流公司,亲手把压在爱车上的货物搬走,折腾到下午三四点钟,终于把爱车搬到了地面。“老公把汽油倒进车里,等了两下,就把车打着了,我们都感叹,真是泼皮的好车啊。”两人骑着车围着外环转了一大圈,爽呆了。

  如今,姚远迷上了大排量摩托车,越是排量大她越喜欢。不仅仅是坐车,她还学会了骑,她说“只要下定决心,不怕困难,再加点蛮劲,让车跟着你走,学会控制它,它就会听你的话了”。而胡彦彬对挎子的爱更深,说起长江750,他滔滔不绝地讲了近半个小时。

  故事二 一年四季随时整装待发

  已到了不惑之年的崔志勇被圈里人称为“老崔”,在卖掉爱车的那段日子,他形容为“吃饭也想、走路也想,连做梦都想,对挎子整个的朝思暮想”。

  老崔对挎子的热爱也是从儿时就开始的。有一天,当警察的叔叔骑着警用“偏三”到老崔家,顺手把车钥匙扔在了桌子上。他就悄悄地叫几个小伙伴试车去了。

  儿时与挎子的交集没有再继续,直到2003年的一天,老崔路过西环路上的物资回收站,看到院子里有挎子的车架子、发动机、轮胎等零散物件,就进去问卖不卖。对方说论斤称,他就称出来一个整的车架带轮子。

  将车推到了一个摩托车修理铺整车的日子里,他天天过去看进度、搭手帮忙。“我的车没牌照,我也没驾照,白天不敢骑,就天天晚上骑出去转圈,感觉棒极了。”开“黑车”的行为让老崔的亲友很担心,在家人的一再规劝下,老崔终于咬牙决定卖掉爱车。“那天从买车的人来,到看着他骑着车出了我们院子,挎子算长到我的心里了。”

  失去爱车的折磨使老崔寝食难安,经过几个月的煎熬,一位铭功路上的修车师傅告诉老崔,自己这儿有一辆挎子有手续。虽然这辆车不及第一辆性能好,但手续真实、完善,老崔当即拿下,并立刻报名去考摩托车驾照去了。

  第二辆摩托车已经陪伴着老崔走过日照、徐州、神农架等地方,行程近两万公里,老崔始终保持着每天擦车、调试的习惯,他说,“我要我的车达到一年四季随时整装待发的状态,什么时间插上钥匙,蹬两下,就能打着火走了,路上也不能趴窝。”

  ●“偏三”历史

  “二战”活化石

  郑州市的挎子爱好者大多在30岁以上,他们说,挎子承载了太多的历史内涵,年轻人不容易懂。据介绍,偏三轮是二战前德国宝马公司最先生产的战地交通工具,后来这项技术由前苏联传到了中国,并诞生了长江750。如今宝马公司已不再批量生产此车,我国的长江750因在技术上十分接近德国版,而被称为二战时期留下的活化石。

  ●玩家心声

  期待生存空间

  挎子们往往以车会友,骑着爱车结伴行走在城市之间。但是他们同样也生活在一种担忧之中,各城市的“禁摩”规定,使挎子们越来越难获得合法的身份,也随时存在着一种害怕爱车被查扣的焦虑感,来自社会大众的一些反面认知,同样让他们心情低落。胡彦彬说:“这是我们的爱好,我们不抽烟、不喝酒,不开快车,这是很正当、积极的爱好。生活好了,有条件玩儿点自己喜欢的东西了,希望政府的政策能够给我们一个空间,别让挎子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