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来从严
从8月22日起,人民币存贷款利率进行今年第四次调整。在不断加息的预期下,如何理财才能既保证本金的安全,又可以获取较高的收益?理财专家建议,在CPI数据高居不下、不断加息的预期下,理财投资的流动性要重于收益性。
整合账户减少活期存款
由于前几年利率非常低,再加上还要交利息税,万元存款的利息非常少,最低的时候一年定期存款纯利息还不到160元。所以很多人为了资金使用方便,把自己相当一部分存款存成活期,而且拥有多个银行的存折、银行卡。这在低利息时代无所谓,但在加息周期中却会损失不少资产。在多次加息中,活期存款的利息增加有限,因此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的利息差越来越大。以10万元为例,一年的活期利息是810元(税前),一年的定期利息则是3600元(税前),相差2790元。
存折太多不利于整合资金。因此从进行家庭财务管理、从理财角度考虑,存折、银行卡越少越好。如果你确实不知道什么时间用钱,那可以存定活两便,其利息是定期储蓄同档次利率的六折。经测算,存定活两便比活期的利息至少高出50%,而这并不需要付出任何成本。
考虑到以后可能还要加息,定期存款的期限也不易太长,应以半年期或者1年期为主,等到利息升至高峰再考虑转存较长的定限。
理财多关注流动性
根据刚刚公布的7月份CPI(消费物价指数)数据,较上年同期增长5.6%,创下10年来高点,实际负利率状态已经持续了8个月。在这样的背景下,央行再次加息,将对投资者的理财产生一定影响。业内人士表示,投资者可以更多关注收益高出一筹的理财产品,并确保产品的流动性。
理财专家表示,高通胀必然伴随加息,在持续加息预期下,流动性比收益率更重要。对于理财产品,投资者可配置中短期产品,一是此类产品的收益高于定期储蓄,二是期限较短,即使加息也能够及时转换新产品。
在目前存款活期化特征明显的情况下,投资者应充分利用现金管理工具,通过短期运作来提高投资收益。“一年来,一年期定期存款已经上升到3.6%,而2006年度CPI为1.6%,2007年度CPI全年预期为4%,预计上升150%,存款利率涨幅赶不上CPI涨幅。”有银行人士表示。在这种情况下,既要避免收益遭到通胀的“侵蚀”,又要防范投资风险,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资产合理配置。对此,投资者可以考虑“货币+理财产品+基金”的投资组合。而对于没时间打理的投资者及新基民,可挑选基金定投或者指数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