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协管员现象正在全国各地快速蔓延,队伍呈现爆发式增长,职能涉及治安、交通、税收、工商、劳动监察、城管等,有的机构协管员人数远远超过正式执法人员。
很多人对协管员没有好感,认为他们只知道罚款。其实,协管员也是悲剧性人物,其收入与付出很不对称。广东省编制办公室综合处负责人说,协管员雇用成本只有公务员的四分之一左右。但他们却“承担政府机关最苦最累的活,做公务员不肯做、做不到的事情”。
与协管员的“悲剧化”相比,公务员则出现“贵族化”倾向。由于大量基础性工作交由协管员来做,他们只需坐在办公室里动动嘴,而无须动手。
协管员队伍的出现,从表面看是针对政府职能扩张而采取的变通方法;事实上,协管员的出现,从根本上讲源于社会管理的“罚治”情结。在这一情结下,社会管理总是寄情于罚,为了罚就要招协管员,罚来的钱又用来养协管员。结果导致协管员越来越多,管理成本越来越大,而管理难度也随之加大。 据《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