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9版:独家责任
3  4  
PDF 版
郑州马路摊点尝试“禁改限”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打印】  

郑州马路摊点尝试“禁改限”

中原网  日期: 2007-08-25  来源: 郑州晚报  
  学校门前的流动摊位一直是执法部门治理的难点
  长期以来,马路摊点成为城市管理工作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摊贩们不断与城管人员上演着“猫逮耗子”的游戏。马路摊点给市民带来购物便捷等益处的同时,也带来脏乱差等弊端。对于马路摊点,封杀,还是解禁,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

  “流动摊贩沿街叫卖,执法人员突然袭击,追追堵堵”这种现象有望在郑州街头得到缓解。郑州市行政执法局起草的《占用公共区域设摊经营分类管理导则》已经上报郑州市政府。如果通过,部分“路边摊”就可以合法占道经营。晚报记者 袁帅 牛亚皓/文 王梓/图

  一个普通商贩与执法者的“游戏”

  当一辆轿车驶向吴家门旁边的胡同时,侯爱香正将一个“鸡蛋灌饼”装进塑料袋。饼摊挡住了胡同口,轿车上的人按响了喇叭。侯爱香便将摊子向工人路上推。负责管理这个路段的中原区行政执法队员,不止一次看见侯爱香在工人路上卖饼。这一次,执法队员又走上前去。

  执法者的意思是,侯爱香的饼摊必须退出工人路,工人路是中原区的“精品路”,不能在这条路上占道经营。按照日常的工作要求,他们上前劝说侯爱香将饼摊往胡同里挪,但遭到她的拒绝。执法队员就将饼摊上的锅给扣了,还罚了她的款。

  这是发生在去年的一件事。

  昨日,中原区行政执法局副中队长陈艺飞向记者回忆这件事时,一连用了两个“为难”来形容自己的感受。“事后得知她家庭十分困难,就没再扣过她的东西,也没再罚过款。”陈艺飞说。

  三年前侯爱香家成了一个单亲家庭,此后她就以卖饼为生,供养着一个上大学的儿子和一个读初中的女儿。

  长盛不衰的“路边摊”

  像侯爱香这样的摊主,在郑州还有很多。

  8月24日下午,郑州市行政执法局副局长张新兴告诉记者,目前,郑州市形成规模的夜市有143处,其中金水区和二七区就占到68处,是郑州市夜市较集中的两个区。流动摊点更是数以万计。

  在张新兴看来,“路边摊”长盛不衰,并且有越来越火爆的趋势,是有很多原因构成的。    

  “市民对路边摊点有需要、有需求,这是最主要的原因。”张副局长拿夜市为例向记者分析:市民受传统饮食文化的影响,喜欢到地摊、夜市上吃东西;另外,政府提供的就业岗位不能满足需求,“路边摊”也为很多人提供了就业机会。

  “禁改限”是一种发展趋势

  街头流动摊贩、路边摊点在方便市民的同时,他们难免会“乱摆乱放”、占道经营,从而引起城管执法者的注意。另一方面,摊位是他们唯一的经济支柱,他们必须靠出摊来维系自己的生存。“我们在执法中也很为难,不让他们摆摊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光靠收东西、罚款也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张新兴说。

  说起行政执法人员对路边小商小贩的管理,张新兴这样表述:“力不从心,无能为力。”他告诉记者,目前,郑州市行政执法人员共有1300余名,根本无力管理路边摊点。在许多人看来,执法人员和街头流动摊贩好像是相生相克的一对冤家,流动摊贩沿街叫卖,执法人员突然袭击,追追堵堵。“摊主和执法人员打起了游击,一味的限制效果非常不好,也不符合‘以人为本’的管理思路。”张新兴说。    

  比如,以前嵩山路碧沙岗公园门口的早市就不能一味的取缔,因为很多老人早上会到碧沙岗锻炼身体,锻炼完了刚好在公园门口的早市上买点蔬菜什么的,很方便,如果把这个早市取缔了,就显得不够人性化,但嵩山路又是“一类”道路,绝对不允许出现这样的路边摊点,“所以,我们就让这个早市稍微挪了一下位置,挪到棉纺路上。”张新兴说。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禁’就可解决的,只有‘疏堵结合’,在一些路段开放一些不影响周边居民生活的夜市摊点,并合理规范,才是我们管理的方向。”张新兴说,郑州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时期,外来人口大量拥入,靠以往单纯禁止的做法,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求。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郑州从今年元月份就开始酝酿马路摊点“禁改限”。 

  马路摊点有望不再“打游击”

  为了更加合理有效地管理马路摊点,郑州市行政执法局起草了《占用公共区域设摊经营分类管理导则》(以下简称《导则》),并已上报市政府。

  张新兴向记者透露,根据《导则》所提出的构想,“禁改限”后,在公共区域设摊将分为三种:临时固定设摊、临时流动设摊、突出门店经营的店铺。“比如,饭店门口的夜市,只要在开禁的道路内,就可以占道经营。”张新兴说。

  有开禁的地方,当然就有严管的地方。  

  《导则》将根据情况把道路分为严管区、限管区、试点区。像花园路、金水路、农业路、大学路等50条“一类”道路,二七广场、火车站、绿城广场等广场、游园的周边区域,银基商贸城、丹尼斯等大型商场的周边区域,都属于严管区,不允许摆摊。

  在限管区方面,各区执法局可以在严管区范围外,确定3~5条分时段管理的道路,作为临时疏导点或集中疏导区,设立早市、夜市,满足市民需要。但这类摊点需要严格限制贩卖品种、摊位标准、贩卖时间。

  试点区的管理就显得相对宽松。一些有条件的小区、社区、有空闲场地的单位,可以针对居民生活的需要,设置路边摊满足居民生活需要。

  “想在路边摆摊的人很多,我们会优先考虑低保家庭、残障人士;家庭依靠临时设摊收入生活者;原先未摆摊的无固定职业收入者。”张新兴告诉记者,被获得批准的设摊者不用交纳管理费,只需交纳极少的卫生管理费,用于支付卫生保洁员的工资。

  试点区内各临时疏导点的区域范围,要听取疏导点周边200米区域的市民代表、单位代表、摊贩代表、社区、街道办事处、社会知名人士的意见,如果在绝大多数人同意的情况下,执法局才会将此处设为试点区。

  “试点区也不会固定不变,有居民反对可能就会撤销摊点。”张新兴说,市执法局将根据居民赞成度的高低,撤销公共区域的摊点。刚开始在公共区域设置的摊点,将先试运行一星期,如果绝大多数居民不赞成,到期马上拆除。如果三个月内,绝大多数居民都没有提出反对意见,就可以设摊一年。一年过后,执法局将根据居民的意见,决定要不要继续设置此摊点。

  “现在就等市政府的审批了,如果《导则》通过,郑州部分路边的小商小贩就可以占道经营了,早市、夜市将合法复出,郑州的马路摊点也将走向规范和有序,这也是我们城市管理者们努力的目标。”张新兴对“禁改限”充满信心。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