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19版:中国新闻
3  4  
PDF 版
青岛的王明殿14年来,共为740名学生捐钱捐物,价值累计达到100余万元 但2007年以来已有138人上门要钱,“索捐”已经成为一种发人深省的现象 索捐者这样说:有人花5万元买你的一条腿,如果你拿3万元,我们就算了……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打印】  
难道这个世界真的“好心没好报”?
青岛的王明殿14年来,共为740名学生捐钱捐物,价值累计达到100余万元 但2007年以来已有138人上门要钱,“索捐”已经成为一种发人深省的现象 索捐者这样说:有人花5万元买你的一条腿,如果你拿3万元,我们就算了……
专家说,落后的“个人—个人”捐赠方式该变变了,“机构—个人”才是慈善发展方向
中原网  日期: 2007-08-28  来源: 郑州晚报  
  “王明殿,你这个骗子!没有钱你还上什么电视,还吹自己是什么慈善家?!”一名来自大连的妇女,在向青岛慈善人士王明殿索捐无望之后,守在王明殿的小饭馆前声嘶力竭地哭喊着。

  这是王明殿最近遭遇的“索捐”事件中的一个。记者了解到,类似的“索捐”事件在各地均有发生,“索捐”正在成为一种发人深省的现象。

  半年多就有138人上门“索捐”,最远的来自宁夏回族自治区

  王明殿是青岛市崂山区东韩村村民,1993年至今,共为740名学生捐钱捐物,价值累计达到100余万元。他的事迹被媒体报道后,他也获得了“感动青岛十佳人物”“中华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等40多个荣誉称号。

  然而,随着自己的“出名”,王明殿的麻烦却越来越多,其中尤以各种各样的“索捐”让他非常烦恼。

  前文提到的那名大连妇女,孩子患有白血病。从电视上看到了王明殿的事迹后,她来到了王明殿经营的小饭馆,求他捐8万元给孩子治病。王明殿说手头实在没那么多钱,只能给她1200元作为回家路费,请她另想办法。这名妇女“索捐”不成绝望了,于是就出现了前文的一幕。

  王明殿有一个小本子,一一记录了他遇到的“索捐”事件:2007年以来已有138人上门“索捐”,最多的一天达到了12名,最远的来自宁夏回族自治区。

  王明殿的遭遇并不是个例。近日,包括王明殿在内的多位来自青岛、南京、长春等地的慈善人士,一起到北京参加一个慈善活动时,向记者介绍了亲身经历的五花八门的“索捐”:一个家庭贫困的农民上门求助没拿到钱,就扯来一张席子,把自己裹在里面,横躺在慈善人士经营的饭店门前,逼人捐钱;有的困难人员趁慈善人士的家属住院,到病床前吵闹,逼人捐款……

  许多慈善人士还反映曾经受到实为敲诈勒索的“索捐”:有人向慈善人士讨要根本就不存在的“10年前借去的5万元钱”;有人叫上一帮大汉登门“索捐”,随后不时半夜打来电话让慈善人士“意思意思”。王明殿曾接到一个电话,对方称:有人花5万元雇我们买你的一条腿,但我们看你是个善人,如果你拿3万元出来,我们对付过去就算了……

  “个人—个人”这种落后的捐赠方式导致“索捐”

  王明殿

  王明殿等慈善人士有一个共识,即亲自上门“索捐”的人,大部分是家里确实困难,但形形色色的“索捐”行为已经使他们的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没想到,好心助人却引来这么多的麻烦。这样下去,将来谁还敢搞捐助?”王明殿对记者说,“对于慈善行为,以前自己感到很光荣、很欣慰,然而,现在感到迷茫、困惑甚至有些后悔和恐惧。”

  山东省社科院研究员鲁仁说,慈善行为是人的一种精神追求,是慈善人士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而不是一种义务。然而,许多身处困境中的人,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往往对慈善人士抱着过高的期望;当最后的希望破灭之后,他们往往把慈善人士和“骗子”等形象联系起来,出现不理智的言语和行为。

  鲁仁说:“‘个人—个人’的捐赠方式其实是一种落后的方式,它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索捐’现象的出现,还容易导致慈善资源浪费。完善的‘机构—个人’的慈善运行方式,才是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方向。”

  据新华社电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