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8版:郑周刊.城市记忆
3  4  
PDF 版
那段书香浸润的金水河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打印】  

那段书香浸润的金水河

中原网  日期: 2007-09-05  来源: 郑州晚报  
  □晚报记者 王杰 翟士杰/文 周甬 王银廷/图

  

  八哥从外地到郑州,专门回了一趟郑州大学老校区。从中原路上的北门进了原来的文科区,一路不停地表现出吃惊的样子。

  “校园咋变得这么冷清哩?”八哥依旧是一副憨憨的模样,络腮胡子越发旺盛,一张嘴露出一口白牙。

  八哥是九二级中文系的,最后一学期我搬进他们的寝室住,就此与他结下革命友谊。八哥比我早一年离校,临走的时候还邀请我去逛金水河书市。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站在文科区和理科区中间的金水河桥上,八哥目光迷离,说书市咋就搬了呢?那么热闹的地儿。

  曾经喧嚣的形成

  金水河书市大约是随着八哥入学开始兴起的。

  最早就是零星的几家旧书摊,趁着周末摆出来,经营一些旧的辅导资料和文艺书籍。书摊离河北岸的女生宿舍楼很近。八哥私下里告诉我,他观察了几次,刚开始摆书摊的都是老头,没多久就发现换成了他们的儿子,那些年轻的老板到周末基本不睡懒觉,争着出来摆摊,为了看那些在窗口梳头的女生。

  事实上,在金水河摆旧书摊的摊主基本上都是退休的老年人。他们喜欢收藏书,周末出来摆个摊,最初只是为了消遣,不料到最后竟然形成了规模,到了1994年的时候,场面已经十分壮观,从文科区和理科区之间的金水河桥一直摆到兴华街口,然后绵延向西,再往嵩山路靠近。

  最早在金水河摆旧书摊的黄师傅告诉记者,刚开始大家就是在文科区和理科区的宿舍区之间摆放,后来摆摊的人多了,才迁到金水河沿岸。还有一些书贩子是专门从周口、驻马店、南阳等地赶过来的,就等周末在金水河摆摊,一天赚个百十块不成问题。

  金水河书市上的书摊在1995年到1996年的鼎盛时期达到四五十家。这个市场上经常可以看到摊主和顾客讨价还价,为五角或一块钱争得面红耳赤。有时候摊主旁边还坐着妻子和哭闹的婴儿,充满了杂乱喧嚣的生活气息。

  九号楼下的月光舞场

  当白天的喧闹过去,周末晚上的金水河换成了一副含情脉脉的容颜。那时候交谊舞非常受欢迎,金水河边上就多了许多露天舞场。白天的书商退场之后,被书摊占据的地方空了出来,在周围的白杨树上随便拉起一圈绳子,摆上一台收录机,就成了临时舞场。

  很多新入学的新生就是从这里成为舞林高手的。最初练习舞蹈时那种迫切和新奇的感觉,恐怕不亚于今天的网络游戏。只是岁月飘逝,物换景移,那些荡漾着迷离和单纯的夜晚,都已经沉入生活的底层,任由我入定一样地冥想半天,竟然丝毫无法捕捉丁点的喜悦。

  我学跳舞大概是在1995年的冬天,中文系的一个女生煽动我去学,还自告奋勇地担任我的教练,连续两天我都跟着她到金水河边的露天舞场,而我却老担心寝室的哥们儿看到,总是慌慌的,结果频频踩到女孩的脚上。

  后来还是一个哥们儿手把手地带我学会了舞步,然后我开始跟随着他转战学校的舞场,有时候还拉上其他同学,几个人在夜色中骑着车,呼啸着直奔舞场。可惜没过多久,这种逍遥的日子就随着两个兄弟在学校的舞场上找到“外挂”而结束了。我没有了伴,到了夜晚开始孤独地揣起书本,潜入不远处粮食学院的阅览室,假模假样钻研学问,从此远离舞场。很快,随着金水河的改造,到处都变成施工工地,那些露天舞场也从视线里消失了。不过那些经年的舞场记忆,却始终蛰伏在心间。有一天跟那个教我跳舞的哥们儿谈起来那个时候的生活细节,都觉得近得不可思议。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