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嵩山路旁的很多法桐脚下,万寿菊、矮牵牛、串串红等竞相盛开。晚报记者 马健 图 |
|
真有“烟花三月下扬州”的诗情画意
□晚报记者 马燕
“感谢郑州晚报,在‘绿城变花城’工作中作了大量报道。”昨日上午,记者收到了一封来信,写信者是咱们河南老乡、在钓鱼台国宾馆工作30多年的退休干部王志明。他在信中说,今年8月份回郑州时发现,“郑州变得更美更靓丽了!”
热心老乡关心郑州,曾给市领导写信提建议
在钓鱼台工作时,王志明参加接待过数百名元首和数万名外国友人,常常和一些朋友们聊天,总爱听听他们对郑州的看法。可是一些外宾提到河南时,只知道有少林寺却不知道少林寺在郑州。“除了历史、地域等因素外,主要还是郑州不太美,没能给外宾留下深刻的印象。”
2006年,回郑探亲的王志明托朋友给市领导写了一封信,建议郑州街头多种些玫瑰、红色紫薇,改善郑州夏季缺花少彩的弱点。市领导很快两次作批示,市园林局迅速制定《郑州绿城变花城方案》。“今年2月12日,晚报头版还刊文,邀请我再回郑州看看新变化”。
回乡探亲,发现中博会期间街头百花盛开
“1年过去了,我曾于清明节与夏季两次返郑,郑州的变化让我大吃一惊。”王志明说,今年4月份,正赶上郑州迎接中博会,“大街小巷一派春意盎然,绿树吐新绿。郑州许多路段上增加了不少街头小公园,新种植的紫荆花、樱花、丁香、玉兰、月季争相怒放,大花坛更是姹紫嫣红五彩缤纷,郑州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大花园!”
走在嵩山路南段,真有“烟花三月下扬州”的诗情画意
8月份,王志明再次回郑时,看到花园北路就像一个大花园。“绿城广场、嵩山南路盛开的紫薇,就像春天里盛开的桃花,灼灼其华,熠熠生辉,非常醒目耀眼。走在嵩山路南段真有‘烟花三月下扬州’的诗情画意,一改郑州夏季缺少红花的单调局面。”
看到许多游人在盛开的紫薇花团下拍照,王志明认为:“这些照片寄往外地,就是美丽郑州的城市名片。”
想去钓鱼台参观园林艺术,打我的手机
王志明说,1年多来,绿城变花城,极大提升了郑州的文明内涵和品位,加深了外界对美好郑州的第一印象。王志明说,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第一印象就是商机、竞争力、生产力,郑州的园林部门为郑州招商引资锦上添花,应该给园林职工重新定位为“绿色印象艺术家”和“绿色印钞员”。
得知郑州植物园已开建,王志明希望本报记者转告园林部门,如果需要到钓鱼台参观园林艺术,可以打自己的手机,“我可以代为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