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13版:第一健康·权威人物
3  4  
PDF 版
刘章锁 为慢性肾病病人留住生的希望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打印】  

刘章锁 为慢性肾病病人留住生的希望

中原网  日期: 2007-09-10  来源: 郑州晚报  
  □见习记者 聂广利/文

  赵楠/图

  

  对于身患肾衰竭的病人及家属来说“刘章锁”这三个字就代表了希望:他用一双妙手给患者灰暗的世界带来色彩,让即将逝去的生命重现生机。很多患者这样说生命诚可贵,最珍惜生命的时候却是知道生命即将失去的时候,而刘教授这里就有一个机会去挽留这份可贵。

  人物素描

  一次“尿血” 让他与肾病防治结下不解缘

  1971年带给刘章锁的回忆无疑包含了一个夏天的惊恐和不安,10岁的他在一次“如厕”时发现自己竟然尿血,胡思乱想了好久也不敢告诉家人,在度过一个恐慌的夏季之后他发现病居然自己好了。2004年,当他参加在美国圣地亚哥举行的第36届北美肾脏病大会,并且研究成果为全球慢性肾病专家所关注的时候,他明白是那时的“胡思乱想”得到了回报:知晓了更多关于“尿血”的知识。那次尿血只是肾脏有了一些炎症,却让他有了帮助更多的人去预防和治疗慢性肾病的能力。

  上世纪90年代初期,刘章锁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率先开展了B超引导下肾活检(对肾脏病患者进行诊断、治疗和判断愈后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此后创建全省唯一的肾脏病理专业实验室,每年诊治慢性肾病患者3000多人,挽回无数病人的生命。成为中华医学会肾病分会会员、河南省医学会肾病专科学会主任委员。赴美、加、法、英、德等多个国家参加国际肾脏病学术研讨会,发表交流论文17篇,奠定中国在全球肾脏病研究领域的领先地位。

  刘章锁本科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而硕士、博士学业均在河南医科大学完成,用他的话说,是这里培养了我,我选择回报。而出生于河南林州,血液中的“红旗渠”精神让他更加明白无私奉献的意义,20多年来他一直坚守在郑大一附院肾内科,伴随医院的发展一路走来,按照他的话说,生于斯,长于斯,这里的情况我熟悉,因为人口最多慢性肾病的发病人口相应较高。

  他不仅在慢性肾病治疗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更重要的是,在他的带领下,河南省18个地级市全都建立了专业的肾脏专科学会。而作为博士生导师的他,更是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慢性肾病骨干专家,为河南乃至全国慢性肾病患者铺就了一条健康路。

  人物面对面

  “尿毒症”

  说突然发生不如说突然发现

  问:慢性肾病在中国和我们河南发病情况如何?

  刘章锁:虽然目前尚无翔实的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数据,但临床调查发现,40岁以上人群慢性肾病发病率已经高达10%。肾脏的功能极其强大,即使肾脏功能已经损失50%以上的慢性肾病病人仍可能没有任何症状,与其他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相比,慢性肾脏病表现的更为隐匿。因此有20%~30%的病人首次到医院就诊时肾功能已经发展到不可逆转的阶段,进入肾衰竭的晚期——尿毒症。尿毒症患者平均每年医疗花费约5万~10万元,高昂的治疗费用给社会、家庭带来难以承受的沉重负担,许多家庭因此“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问:尿毒症如何在生活中自检?

  刘章锁:慢性肾病预防的第一道关卡就在日常生活饮食习惯上,对于某些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脂肪、食盐)进食过多,体力活动过少;同时吸烟、酗酒、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肥胖等代谢性疾病成为慢性肾病患病率日渐升高的主要原因,肾脏是人体新陈代谢、排除毒素和废物的主要器官,代谢负担过重就会首先累及肾脏,所以饮食以及生活习惯合理非常重要,注意避免出现以上的问题就能最大限度的预防慢性肾病。

  第二道关卡就是生活中要随时注意观察自己尿液的颜色,这对预防慢性肾病是很有作用的,肾“不舒服”最先就是体现在尿色上,一般正常的都为无色,如果出现茶色还有大量的气泡就应当小心注意了。

  第三道关卡就是定期做体检,即使没有症状也要每年筛查一次尿常规和肾功能等,如果已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则更应该每年定期做两次以上的检查,如果已经有了某些症状就应该及时到医院做全面检查。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