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21版:国际新闻
3  4  
PDF 版
今天是9·11事件六周年纪念日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打印】  

今天是9·11事件六周年纪念日
对美国人来说,这是挥之不去的梦魇 而屡遭打击的“基地”则“活下来了” 不过伊拉克人每天都在经历9·11
中原网  日期: 2007-09-11  来源: 郑州晚报  
  9月9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一名男子身穿印有五角大楼图案的外衣参加纪念9·11六周年千人游行。当天,数千名来自美国各地的人们从华盛顿的林肯纪念堂步行至五角大楼,纪念9·11六周年。
  6年了,血色本应淡去,创伤本应抚平,生活本应继续,然而人们还是会记起那场惨剧,9·11已然成为“黑色咒语”,因为恐怖并未远离,世界仍不平静,人们还有忧惧。逝者已矣,数千条生命的代价也未换来举世警醒,大国矛盾历历在目,地缘纷争此起彼伏,回首6年前的血色记忆,不仅是为了纪念,更是为了期盼,期盼和平,期盼安宁……

  ■“基地”之喜

  美国全球狂追6年打不死“基地”

  在9·11恐怖袭击发生后的6年里,美国毫不停歇地打击这起恐怖袭击事件的制造者——“基地”组织。美国发起反恐行动初期,确实抓获并击毙几个“基地”高层领导人。然而,“基地”头目本·拉丹始终不见踪影,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边境地带追捕该组织其他领导人的行动也频频碰壁。

  但本·拉丹行踪不定丝毫没有影响“基地”核心领导层正常运转。一位匿名美国高级情报官员告诉《华盛顿邮报》,“基地”如今的运转方式与6年前差别不大,即由高层领导组成一个委员会,他们负责“基地”的运作、定期会晤并向本·拉丹报告有关事宜。本·拉丹因此仍然负责决定“基地”的重大事务。另一位高级美国情报官员证实,“基地”内部的这一核心领导集团由大约200人组成,他们中不少人定期领取工资。

  在9·11之前,“基地”已经有自己的传媒公司,名为“塞哈卜”(Sahab)。遭美国穷追猛打的6年间,“基地”所有的这家公司实力渐强,两年前开始独立制作并在互联网上播放录像,加强其极端主义宣传攻势。

  巴基斯坦三军情报局前局长阿萨德·杜拉尼认为,美国使用武力令当地平民反感,反而为“基地”生存创造条件。

  “基地”核心领导层中“新人”辈出

  《华盛顿邮报》说,过去6年里,“基地”非但没有被美国的反恐攻势摧毁,反而扩大组织架构,核心领导层中涌现出不少“新人”。

  “新人”之一是穆斯塔法·阿布·耶齐德。现年51岁的耶齐德是埃及人。上世纪90年代会计出身的耶齐德为本·拉丹主管财务。今年5月,“基地”宣布,任命耶齐德全面领导在阿富汗的行动,并负责与塔利班余党联络。

  “新人”之二是阿布·雷斯·利比。来自利比亚的利比掌管“基地”在阿富汗境内的训练营地,并策划了今年2月的一起自杀式爆炸。爆炸发生在美国驻阿富汗部队总部所在地巴格拉姆空军基地,当时美国副总统迪克·切尼正在访问。

  “新人”之三是阿提亚·阿布德·拉赫曼。来自利比亚的拉赫曼是本·拉丹与北非极端组织保持联系的“特使”。他也有可能负责“基地”领导层与伊拉克境内“基地”分支机构的联络工作,但美国情报部门对此尚未达成共识。

  ■美国之悲

  华盛顿千人游行纪念9·11六周年

  ■伊拉克之痛

  伊拉克人:每天都是9·11

  伊拉克妇女乌姆·瓦法的丈夫7月26日在巴格达郊区遭炸弹爆炸身亡。

  “我相信,我们的苦难从9·11开始。”44岁的瓦法对法新社记者说,“现在,我们每天都在为它付出代价。”

  类似的爆炸和袭击在伊拉克层出不穷。汽车炸弹、自杀式袭击、武装组织袭击、“私刑”导致无数伊拉克人死亡。没有人确切知道有多少平民在伊战中死去。一个名为“伊拉克死亡统计”的网站说,根据媒体报道,估计死亡平民总数为8万人。而美国去年10月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这一数字约为65.5万人。

  在很多伊拉克人眼里,苦难的源头是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而伊战使他们的遭遇之惨甚于9·11。

  “我们每天经历的事比9·11糟糕100倍。”尤尼斯说,“每天都有数百名伊拉克人死亡。我们的每分钟都是9·11。”

  本版文/图均据新华社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