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昨日,静力在志愿书上按下自己的指印,成为一名光荣的角膜志愿捐献者。 晚报记者 王梓 图 |
|
□晚报记者 邢进 实习生 梁亚飞 通讯员 陈燕
本报讯 8月23日,本报对受父亲感召,要在教师节签下角膜志愿书的上街区教师静力的故事进行了报道。昨天是教师节,静力在市二院(市眼库)完成了自己的心愿,在志愿书上按下自己的指印,成为一名光荣的角膜志愿捐献者。至此,静国芸和静力这对父子的义举,成就了我国第一个“父子无偿捐献眼角膜”家庭。
去年10月份,静国芸老人76岁生日之际,委托儿子静力签下角膜捐献志愿书。2007年1月,在三门峡辞世的老人,捐出了自己的一对眼角膜,使两个孩子重见光明。静国芸老人由此成为上街区有史以来市民身后无偿捐献眼角膜第一人,同时成为21世纪河南省高龄人群身后无偿捐献眼角膜并成功移植的第一人。
“从起初的不理解、不支持,到亲自给父亲办手续,再到现在自己成了志愿者,我真正理解了父亲的心。”昨天,静力说,父亲的一句话,一直深深地印在自己的脑海里,“父亲说做人要懂得感恩,哪怕得到一点点,也要用全身心去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