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6版:郑州珍档
3  4  
PDF 版
京汉铁路不走开封走郑州 两个城市命运也由此改变
【开栏的话】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篇4  
     【打印】  

京汉铁路不走开封走郑州 两个城市命运也由此改变

中原网  日期: 2007-09-12  来源: 郑州晚报  
  张之洞

  资料图片

  铁路的通过,是郑州能够兴起的关键。

  从1864年有人倡言修建铁路开始,中国铁路干线布局设计就有多种多样的说法。最终让清政府不仅确定修筑京汉铁路,而且决定这条铁路不走开封而拐弯走郑州的荥泽口,要归功于晚清大臣张之洞1889年的一番慷慨陈词。 库世昌

  在河南修铁路,既连通各省,又无引敌之虑

  一般大臣倡言修铁路,多从军事角度考虑,而张之洞则经济与军事并重。他在奏折中首先从清王朝巨大的贸易逆差说起,认为每年2000万两的逆差是个大问题,如果听之任之,“以后万不可支”,只有在中国腹地修建铁路,使“机器可入,笨货可出”,山乡边郡之产大量出口,从而消解对外贸易中的巨大逆差。

  张之洞提出,应首先修建从卢沟桥经河南到汉口的铁路,认为“豫、鄂居天下之腹”,有了这条路,则可经井陉修支线到山西,经洛阳修支线沟通陕西、甘肃,还可“东引淮、吴,南通湘、蜀”。这样就可“经营全局”,既便于国防,又“内处腹地,不近海口,无引敌之虑”。

  张之洞为何放弃开封而选郑州?

  虽然张之洞看中了河南,可当时的河南以开封为中心,是什么让他放弃开封而选择郑州,从而使这两座城市的命运由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呢?

  从张之洞设计的具体线路看,他把黄河桥看做修筑这条铁路最紧要的环节。众所周知,开封一带的黄河是著名的悬河,被称为黄河的“豆腐腰”,如果选择从开封建桥,不但投资大,建成后风险也非常大。而荥泽口是当时著名的黄河渡口,即郑州人说的“邙山头”附近,从这儿向东,“滩窄岸坚”。正是邙山头的存在,才让这条铁路线路拐了个弯儿从郑州经过,这才成就了古老商都20世纪的重兴之路。

  链 接

  铁路的贯通给郑州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那么,昔日郑州的公路状况又是什么样呢?

  昔日郑州的公路情况

  ■郑州地区最早铺筑路面的干线公路

  郑州地区最早铺筑路面的干线公路,是郑开公路中线,即自郑州经中牟县城通往开封的路线。1930年11月,蒋、阎、冯间的中原战争结束后,蒋军取代冯玉祥占领郑州,政局相对稳定,于1932年11月在汉口召开苏、浙、豫等七省联络公路修建会议,拟督造11条干线公路,自江苏东海经永城、开封通往郑州的海郑干线,是其中拟修路线之一,郑开中线即是其中一段。该线于1936年动工,路面宽3米,铺筑砖碴儿或石子,次年建成通车。

  ■郑州地区最早铺筑路面的山区干线公路

  郑州地区最早铺筑路面的山区干线公路,是郑洛公路南线,即自郑州经密县、登封通往洛阳的路线,在偃师与郑洛公路北线合轨。南京国民政府将该线定为国防路线,在原来的基础上,于1937年拨款修建,铺筑3米宽的石子路面,但桥梁工程尚未全部竣工,因日军侵占河南北部,豫东告急而停建。

  上述路线在抗战期间先后遭受破坏。抗战胜利后,大部分路线先后修复临时通车,但没完全复原。解放战争期间,公路再次受到创伤,解放初期的公路大都不能正常通车。1948年10月,郑州解放后,中原各解放区连成一片,解放战争的前沿阵地南移。受到战争创伤的郑州公路,仅有郑州至开封、郑州至许昌两条路线可勉强通行轻载汽车,公路交通亟待恢复。

  1949年,中原公路管理局在郑州成立,开始整修郑州至漯河等7条路线,以求因陋就简维持临时通车,完成支援大军南下的任务。同年3月,中原临时人民政府在郑州成立,决定恢复路基宽度,提高桥涵荷载能力,以满足军用货车和炮车通过需要,保障通行。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