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的鸿沟 据《图文老郑州·老风物》 |
|
新郑 有熊出没
《三国演义》中“官渡之战”发生在中牟,“三英战吕布”发生在荥阳虎牢关;《西游记》研究会一些学者认为,小说的很多地点和故事原型其实就在巩义境内的青龙山……郑州六县市每一个都历史悠久,故事颇多,那么,它们的名字有什么来历呢? 晚报记者 苏瑜
荥阳 楚河汉界
位于郑州市南部的新郑市,远古时代称“有熊”,因为当时这里丛林茂密,水源充足,有各种动物生长,其中以熊为多。这里的氏族部落也以熊为图腾。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都城由镐京迁到洛阳,当时的郑国也将国都迁到了今新郑溱水、洧水之间,仍称郑国,历时近400年。到了公元前375年,韩哀侯灭郑,将国都从阳翟迁到郑城,韩在此立都长达145年,后被秦国所灭。韩人都郑后,在此设立郑县。
秦统一六国后,普遍推行郡县制。为了区别陕西的郑县,将韩之郑县改为新郑县。当年的新郑县,延及今新密一带。
在新郑市发掘的战国制陶作坊遗址中,发现一块陶瓦,上有篆文刻写的“新郑”二字,表明新郑作为地名至少有2300年历史。后代多设新郑县建制。1994年设市。
郑州市西部的荥阳市在远古时代濒临黄河,曾是一片沼泽地,名为荥泽,或称荥波。古人在荥泽向阳的高岗上群聚为生,建起了荥阳城。
战国时的韩国,在此设荥阳邑。秦汉置荥阳县。西汉末年,荥泽干涸,成为平地。西晋置荥阳郡,以县治为郡治所在地。以后十六国、北朝、隋、唐等王朝均曾设置荥阳郡或县。
刘邦和项羽两军对垒中分天下的鸿沟——楚河汉界(如下图)就在这里。据史料记载,公元前205年,刘邦的汉军和项羽的楚军在荥阳展开了长达4年的拉锯战,中间隔着鸿沟相持未决,谁也无法逾越一步。形势促使双方相约“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后来这一情形被展现在象棋棋盘上,荥阳也成为中国的“象棋之都”。
登封 登峰造极
位于郑州市西南部的登封,夏禹曾在此建都,称“禹都阳城”。后代曾在此地设置阳城县、嵩高县、嵩阳县。唐武则天时期改名登封县。
嵩山优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自然、人文胜景,是历代帝王巡游、祭拜的理想之地。垂拱四年(688年),武则天一行来到嵩山。她刚到这里就被优美的环境所吸引,于是顷刻间萌发了创新思维,一改以往帝王对中岳的所有封号,将嵩山改名为神岳。
7年后的天册万岁元年(695年),武则天又在嵩山峻极峰建造祭坛。次年,登坛加封中岳,晋封嵩山神天中王为神岳天中皇帝,封天灵妃为天中皇后。甚至对早已名贯中岳的夏启和启母也加了号,分别为齐圣皇帝和玉京太后。同年,其下诏改元为“万岁登封”,并在县城西万羊岗建筑“封祀坛”。武则天在尽情游乐的同时,也没忘记通过举行封禅大典以展示自己的政绩和抱负,这与历代须眉帝王封中岳的规格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也就是在这一年(696年),武则天下诏改嵩阳县为登封县,改阳城县为告成县,以表示她“登”嵩山“封”中岳,大功“告成”。
自此,登封县的名称历代沿用,一直到1994年撤县设市。
中牟 天子猎场
郑州市东部的中牟,西周时叫圃田,是周天子打猎的场地。当时这一带地广人稀,丘陵起伏,植被茂盛,环境优美,王公贵族常在此聚集,打猎游玩,品尝禽兽美味。
汉朝开始设城,因城北有一座牟山,高仅丈余,绵延数十里,相对于山东的外牟而称中牟。春秋时期属郑国,在此设邑。战国时属魏,置中牟邑。西汉始置中牟县。此后历代均设中牟县建制。东汉末年,曹操与袁绍两军之间的一次著名战役——官渡之战就发生在这里。
巩义 巩固不拔
郑州市西部的巩义原称巩县,南依嵩山,北临黄河,东有虎牢关,西有黑石关,所谓“山河四塞,巩固不拔”。巩就是固,因四面有山河之固,所以历代以“巩”为名。
商周时期,此地为阙巩国。春秋战国时期称巩邑。秦置巩县,此后历代多设巩县。1991年撤销巩县,设立巩义市。取巩县旧名之“巩”与驻地名孝义镇之“义”,合称为巩义市。境内有一处洛汭(音ruì,河流汇合或弯曲的地方),黄河与洛水在此交汇,是华夏河洛文明的标志性区域。
新密 以山为名
郑州市西南部的新密市,在西周灭商之后是密国和郐国所在地。密国是以密山为名,密山以“密”为名,是因为这里山的形状像座宏大的殿堂,古代山形如堂者称为“密”。
后来郑国灭掉了郐国,并将原来的密国故城更名为新密邑。韩国灭郑后,拥有此地。从春秋战国到秦朝灭亡,一直沿用“新密”这个地名。
西汉在县城东南置密县。此后东汉、曹魏等历代王朝均设密县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