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3版:往事
3  4  
PDF 版
小狗充当苏联载人航天先锋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打印】  

小狗充当苏联载人航天先锋

中原网  日期: 2007-09-21  来源: 郑州晚报  
  15世纪至16世纪随着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以及麦哲伦对地圆说的证实,使得我们对自己所生活的这个星球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的生活空间已不仅仅局限于自己脚下的这一方土地,宇宙这片未知的领域无时无刻不在诱惑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进入20世纪人类终于通过自己的努力第一次飞出了地球的摇篮,拉开了人类探索太空的帷幕。今天我们讲述的就是关于人类航天历史上两则不为人知的往事。

  馋嘴流浪狗

  糊涂上太空

  早在1949年,苏联航空医学研究院就开始了太空动物试验,目的是获取动物在距离地球110~470公里的太空进行飞行时的相关数据。研究人员选择杂种狗作为首批太空旅行的乘客,因为它们比较皮实,而且不那么任性。32只狗先后接受了振动试验台、离心分离机和压力舱等训练,为升空作好了准备。

  首次发射非常成功。“吉普赛”和“德齐克”飞到了110公里高的太空,此后载着它们的乘员舱自由坠落,在距离地面7公里时降落伞打开,两只狗安全着陆。苏联航天事业总负责人科罗列夫非常高兴。他走上前去爱抚它们,喂它们吃香肠,然后亲自开车把它们送回家。不幸的是,第二次发射没有成功。返回舱降落时降落伞没有打开,两只小狗活活摔死。

  1951年的另一次发射出了件趣闻。发射前一天晚上,实验室助手带着一只名叫“勇敢”的狗出去散步。此前它已经上过一次天了。当这名助手解开皮带时,“勇敢”一溜烟儿就跑没影了。它似乎不想再接受一次生死考验。情急之下,助手想出一个权宜之计:将整日徘徊在军人食堂附近的流浪狗捉来当替身。于是研究人员选了一条和“勇敢”体型相当的狗,给它洗干净,剪掉毛放入传感器,再穿上宇航服。结果发射取得成功,两条狗安全返回地面。此时,狡猾的“勇敢”也回家了,正躺在它的窝里睡大觉。而那条馋嘴的流浪狗则稀里糊涂地上了趟太空。

  1

  2

  长途旅行“女士优先”

  从1952年起,科学家开始改善小狗的宇航服。宇航服由穿孔的材料制成,像一个口袋,前爪有两个袖子,此外它们还戴上了由透明树脂玻璃做成的头盔。科学家还研制出一种弹射拖车,这种装置可以载着小狗和实验设备从下降的返回舱上弹出,通过降落伞落到地面。

  1956年初,科罗列夫向航空医学研究院的科学家下达了一项新任务:准备两条狗做为期30天的太空旅行。为此科学家必须研制一个新的密封舱、一套新的空气再生系统,他们还得琢磨出一种新的混合食物以及自动喂食装置,以保证小狗在长途旅行中不至于饿肚子。研究人员为这次旅行选择了两只母狗,因为它们更容易使用“太空厕所”。它们的宇航服后面连着一根管子,所有排泄物都通过它自动吸入一个口袋中。它们躺的托盘下有一条传送带,每天固定时间传送带上会出现一个新盒子,里面装着一种特制的像面团一样的混合物,吃的喝的全在里面了。

  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航天器,绕地球飞行108分钟后,胜利地完成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宇宙飞行的任务。

  3

  数只小狗为加加林“踩点”

  1957年11月,苏联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2号”携带一只名叫“莱卡”的小母狗进入太空,使“莱卡”成为第一只随人造卫星上天的地球生物。“莱卡”成为英雄有一定的偶然因素。当时科学家共准备了5条狗,在发射前把它们带到拜科努尔发射场,选中“莱卡”是因为一位将军说喜欢它的模样。

  发射现场的人都知道“莱卡”踏上的是一条不归路,因为太空船并没有设计返回系统。科学家估计它会在太空中坚持7天,所以食物和氧气供给也只够维持这么长时间。为了让它在氧气耗尽后不会痛苦地死掉,研究人员还发明了一个针头,可以由地面控制人员给它实施“安乐死”。但是由于技术故障,载有“莱卡”的火箭在发射台上停留了近3天。当时正值11月份,发射场已进入严冬。为了防止“莱卡”冻死,科罗列夫命令工作人员用一根管子向太空舱里输入热空气。但它的考验还没有结束。卫星发射后不久,太空舱内的温度就不断上升,为“莱卡”降温的电扇根本起不了作用。在卫星发射后5到7个小时,地面控制人员从“莱卡”身上就收不到任何生命信号了。它是被高温烤死的。

  1960年初,苏联科学家准备用“东方号”太空船将第一位人类宇航员加加林送入太空。为了验证“东方号”的安全性,科学家先后进行了5次发射,将6只小狗送入太空,其中第三次发射失败,2只小狗牺牲。1961年春天,在先后进行了29次载狗发射、10条小狗为人类的航天事业献出生命之后,苏联首席宇航专家科罗列夫终于可以自信地向国家委员会报告:“我们准备好了!”摘自《环球时报》

  世界载人航天大事记

  1961.4.12:加加林乘“东方1号”代表人类首次进入太空

  1963.6.16:捷列什科娃乘“东方6号”成为第一位女宇航员

  1965.3.18:列昂诺夫首次实现人类太空行走

  1969.7.21:阿姆斯特朗成为人类踏上月球第一人

  1971.4.9:苏联发射第一艘礼炮1号空间站

  1985.7.25:王赣骏乘“挑战者号”成为首位华裔宇航员

  1995.6.29:国际空间站建造拉开序幕

  1996.11.19~12.7:“哥伦比亚号”创航天飞机最长的一次太空飞行

  2003.10.15: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乘“神五”进入太空

  1969年7月21日,美国“阿波罗11号”成功登陆月球,船长阿姆斯特朗向全世界发表了“个人一小步,人类一大步”的经典演说。但令他意想不到的是,飞船准备返回时,他们突然发现登月舱的一个保险开关坏了——如果打不开这个开关,他们就不可能离开月球返回地球!宇航员们的心一下子就凉了。

  据宇航员奥尔德林回忆说,这个小开关很可能是某位宇航员工作时不小心给刮坏的。危急时刻,他们想起临行前带了好几支圆珠笔,这些笔的末端没有金属。于是,在倒数读秒的时刻,奥尔德林将一支笔插进开关孔,终于启动了开关。“阿波罗11号”得以顺利离开月球。据英国《每日镜报》介绍,为了在载人航空竞争中战胜苏联,美国政府在准备工作还没完全到位的情况下,发射了“阿波罗11号”。这也是飞船出现故障的一个重要原因。其实,美国政府也充分意识到了这次登月的危险性,为此,当时的总统尼克松甚至提前为宇航员准备好了悼词。

  “阿波罗11号”宇航员奥尔德林迈出登月舱

  小小圆珠笔救了“阿波罗”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