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21版:中国新闻
3  4  
PDF 版
这24名士兵在山西省乡宁县的战斗中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 他们每人腰缠10颗手榴弹组成“活炸弹队”,炸死炸伤日军近400人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打印】  
山西建了个抗战纪念馆专门纪念国民党士兵
这24名士兵在山西省乡宁县的战斗中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 他们每人腰缠10颗手榴弹组成“活炸弹队”,炸死炸伤日军近400人
馆里有一张国民党士兵照片,写着“致敬从血泊中站起并生存下来的人”
中原网  日期: 2007-09-21  来源: 郑州晚报  
  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的历史纪念日,一座特殊的抗战纪念馆在山西省乡宁县县委主持下开馆。在抗日战争中抛洒热血的国民党士兵,在抗战胜利62年后,成为这座纪念馆的专门纪念对象。这是一座特殊的抗战纪念馆,纪念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在山西乡宁地区抛洒热血的国民党军队。

  需要铭记的两个老兵

  袁广卿:

  13岁就拿着红缨枪站岗

  袁广卿13岁加入阎锡山办的“主张公道团”,时常手持红缨枪为开会的大人们守门。1934年他16岁,村长推荐他去当兵。“能学会用枪。也算是一门诀窍”。

  袁广卿是9兄妹中的第二个军人,大哥曾加入北伐军。他从山西到湖南、重庆、江浙一路转来,最后在京沪铁路上当交警。

  1949年,他跟随大部队离开大陆。9兄妹中,袁广卿是唯一去台湾的人。

  那时在台湾国民党军人的地位不低,但整个台湾和大陆一样贫困,军人的生活也很清苦。袁广卿在部队待了10年后转业,用积蓄开了一家杂货店养活自己和家人。他娶了朋友的妹妹。“这家杂货店,养活了我的5个孩子。”

  纪念馆保存有阎锡山题写的纪念碑

  纪念馆所有的陈列品均来自国民党军队:青天白日铭牌、荣誉勋章、防毒面具、军刀、机枪,还有阎锡山本人签名的小像、国民党军人在战场上过年的聚餐照……在一组由80张国民党军人像组合而成的照片上,写着“致敬从血泊中站起并生存下来的人”。

  另一件受人关注的藏品,是阎锡山在1945年5月立的“华灵庙二十四壮士殉国纪念碑”。这块石碑的背面,刻着由他撰写的千字碑文,记载着第19军37师3团3营8连,在华灵庙和日军的一场恶战。整块石碑保存完好,但左下角“阎锡山”三字,不知在什么时候被人抹去了。

  “二十四壮士的英雄事迹惊天地,泣鬼神,气壮山河。”乡宁县县委书记张效彪在发言中说。

  碑文中,阎锡山感叹说:“凡此,皆猛将勇士之所为……不惜捐自身之血肉……以搏国家民族某一事之胜利与成功,使敌坚兵利器胥失功能,战略战术均归无用,此则超轶寻常战斗范围之外。”

  两个国民党老兵的聚会充满泪水

  观众席里坐着两位国民党老兵,扶着拐杖,满眼泪水。

  他们同样年届90岁,同样瘦削硬朗,甚至有着相近的山西口音。但1949年后,他们在台海两地度过了境遇迥异的半辈子。

  留的,是返回山西娄烦老家的郝端温;去的,是经上海坐船到台湾的袁广卿。

  转到纪念馆背后,参观县政府新修的二十四壮士纪念碑时,被县长扶到前排的郝端温,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挣开女儿的搀扶,给纪念碑敬了一个国民党军礼。日军偷袭华灵庙时,他就是那位带队赶来支援的8连指导员。24名“壮士”,都是他的战友。

  袁广卿,和郝端温同为晋绥军,这位参加过平型关战役的老兵,今天作为台湾省山西同乡会的一员,受临汾市委台湾工作办公室邀请,回家乡看看。

  郝端温:

  “活炸弹”的主意来自于他

  郝端温的前半生,几乎就是袁广卿的翻版。

  农家子弟,1937年自愿参军。那时他跟父亲去太原,正赶上牺牲同盟会在大街上发传单:日军占了我们东边,又想侵占华北了。他当时就向父亲请求当兵。“四个儿子送一个。”父亲回答说。

  当兵第二年,郝端温被送入国共合作开办的抗日民族革命大学,在军事系学习。一年后,他被分到了华灵庙的这个部队。那次血战中,“活炸弹”的主意就来自于他。

  “淞沪战役中,蔡廷锴组织500人敢死队,用汽油弹以一当十,打退数万日军。”郝端温说了这个先例后,提出由他领队。“但彭永祥连长说他已经四十岁了,有两个小子,没顾虑了,所以他抢了这个位置。”

  袁广卿离开大陆时,郝端温跟着未来的岳父回了家乡。在村里开了学校,当上民办教师。“文革”中,他被当做特务被人拖出课堂,吊起来打。“我爸爸的右手此后就不能写字了,一抬手就发抖。”郝端温的女儿告诉记者。

  本版文字据《南方周末》

  “国民党的爱国精神是一样的”

  2005年10月,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88岁高龄的郝端温在《山西广播电视报》发表了《华灵庙战役回忆》一文,记叙了昔日国民党军队在乡宁浴血奋战的往事。

  乡宁县文化研究会会长阎灵娣看到此文后,感佩不已,立刻前去拜访老人。

  就在这年8月,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讲话中,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在波澜壮阔的全民族抗战中,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各党派、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同仇敌忾,共赴国难。”

  “从这时候起,我们就决定要修复纪念碑。”乡宁县委宣传部部长陈海平说:光修复还不够,我们提出增加内有国民党抗日资料的纪念馆,办成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民党的爱国精神是一样的”。

  其实在2004年秋天,县里就决定保护阎锡山留下的这块纪念碑。阎灵娣告诉记者,当时这块碑因有人挖矿,倒在了地上,放碑的碑亭,被摔成了碎块。

  2006年5月,乡宁县向山西省委提出了这个建议,“虽然有反对意见,但主流还是支持的。”陈海平说。

  “国家稳定后,就有了包容心。”和袁老一同回乡的台湾政治大学历史系教授阎沁恒表示,有了包容心,也就能正面事实。“这又为稳定奠定了更牢固的基础。”

  需要铭记的一场血战

  华灵庙24壮士:“活炸弹队”在日军中间爆炸

  华灵庙,连接乡宁、新绛、襄汾三县,位处山脊,居高临下,易守难攻。战争爆发后,这里成为为后方军队提供补给的重要运粮道。日军多次尝试攻打,以切断粮道。

  据乡宁史料记载,1941年12月4日凌晨,数百名日军趁雪夜偷袭华灵庙,当时驻守此处的只有60名士兵,虽然8连指导员立即带着80多人前去支援,但依旧敌众我寡。黎明前,眼看日军将胜,军人们决定殊死一搏。其中24人,每人腰缠10颗手榴弹,自愿组成“活炸弹队”,在连长彭永祥的带领下冲入日军。这些人体炸弹导致日军伤亡近400人,扭转了局面。

  需要铭记的一个日子

  九一八:日本开始进攻沈阳

  1931年9月18日,驻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炮击中国东北军的北大营并向沈阳进攻,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19日,日军侵占沈阳,几天之内又占领长春、吉林等地。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企图以武力征服中国的开端。图为日军占领沈阳城(资料图片)。    新华社发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