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4版:主题活动
3  4  
PDF 版
无车日,这些细节让我们感动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打印】  

无车日,这些细节让我们感动

中原网  日期: 2007-09-25  来源: 郑州晚报  
  细节,是最能打动人的瞬间。在整个活动进程中,除了那些热情可爱的人,还有一些细节让我们动容。或许,只是一句话,或许,只是一个动作,简单淳朴,却能打动心扉。和“无车日”一样,这些细节,也将留在参与者和读者的记忆里。

  无车日·细节

  凌晨4点开始等待

  74岁的吴跃光老先生凌晨4点就来到郑州日报社大楼前等待报名了,当之无愧地成为我们的NO.001。老爷子身体很棒,骑着车子几乎走遍了整个河南,“现在十天八天就打个来回”。老爷子的自行车也是经过特别改装的,车筐、车架子都非常结实,后架上还有专门绑行李的地方。吴老先生很推崇自行车运动。“老年人别天天待在家里,多跑跑健康。”感动于老先生的积极热情,最终的抽奖环节就由他作为抽奖嘉宾,虽然最终没有抽到自己,但我们依然送给老人一份小礼品表达感谢与敬意。

  原路返回寻找队员

  按照我们的编队规则,每组的一号队员成为领队,21号彭桂霞成了队长。一路上她始终和队员们走在一起,当快到达终点时,她发现25号小队员小吴不见了。于是出现了汹涌的车流冲向终点,而她独自返程的画面。“我得去找我那小队员”。直到大家调整完毕,抽奖环节开始时,彭队长才顶着烈日回到集合地点,而她寻找的那位小队员已经到达了终点。看着小队员,彭队长一句欣慰的“你回来就好”,让大家无不动容。

  岔路口“指挥交通”

  当大部队走上东风东路与合意路交叉口时,许多不熟悉道路的队员纷纷向南拐去。记者追赶无果,只好重新返回路口,并向前方求援。这一过程中,34号队员李德峰一直守在路口,不断地向后来者打手势,指挥大家直行,成了最晚到达的队员,当大家对他表示感谢时,他一笑说,“集体活动嘛,为大家做点事情应该的。”

  父亲声援聋人女儿女婿

  “我是残疾人的家长,我该站哪队?”市民柳振华拿着刚领的衣服,一时有些茫然。柳振华是来声援女儿女婿的,女婿是省残联理事李景明,女儿也是聋人,也站在队伍中。

  柳振华说,自行车骑了几十年,带给自己很多快乐,可遗憾的是一直没去过郑东新区。这次活动的终点站正好在郑东新区,不但支持了女婿的工作,还了了一份遗憾,“一举两得”。

  无车日·之最

  最强悍骑手——29号邵彬

  他骑了一辆车轮直径最小的小轮车。邵先生这辆直径为16厘米的小轮车走在车队里很是惹眼,但是和一辆辆山地车比起来,邵先生的时速一点也不慢,甚至还略胜一筹。“这车子跟着我都两年了,平时干啥都指望它呢。”邵先生说,自己平时上下班都走路,买菜或周末休息的时候就推着小轮车,走累的时候就骑上。“锻炼身体啊,瞧我骑的一点也不比你慢!”

  最投入骑手——差点骑到开封

  11时许,在集合点的工作人员迎来了最先到达的两个身影,036号选手李保顺和041号选手张坤。“我们都快骑到开封了。”他们笑着说,由于一路上骑得太投入骑过了他们都没注意到,当发现时已经快到开封境内了。酷爱自行车运动的张坤是健身房教练,“室内骑自行车和室外骑自行车是不同的。”他说,室内骑车是心肺、体能的锻炼,室外是技术的锻炼,应该多倡导这样的绿色交通工具。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