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8版:第三热点
3  4  
PDF 版
沙袋贴上校长像,你不快乐就抡拳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打印】  

沙袋贴上校长像,你不快乐就抡拳
郑州一所中学设立教师“心理发泄室”,校长“贡献”画像供老师释放压力 一组调查数据显示,我市过半教师存在心理问题,七成教师常觉心累
中原网  日期: 2007-09-26  来源: 郑州晚报  
  □晚报记者 张 勤/文

  晚报记者 张翼飞/图

  拿粉笔的双手套上厚厚的拳击手套,对着大沙包用力地挥舞过去,平时看上去文质彬彬的老师成了“拳击手”。这是出现在郑州39中的“教师发泄室”里的一幕,老师们进行“拳击”的目的是为了发泄心中的压力。昨日上午,该校的“发泄室”正式对老师开放,不过第一天的“生意”不太好。

  校长“贡献”画像供老师发泄

  一个四四方方的小房间里,挂着个大沙袋,旁边桌上摆放着两双拳击手套,这套行头可是为老师们准备的。这是郑州39中专门为教师开放的“心理发泄室”。

  体育老师娄老师是心理发泄室的第一位“顾客”。他说,很多人都认为体育老师压力会小一些,实际上不是这样。“搞体育教学研究,评职称,这些压力体育老师都有。而且,上体育课的时候,还要特别注意不能让学生受伤,每到这时我脑子里都有根弦绷得很紧。”于是,他昨天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走进了心理发泄室。

  让他想不到的是,心理发泄室里供人捶打的大沙袋上竟然贴着校长宋奇的卡通自画像。可能是第一次用这种方式发泄情绪,娄老师的拳击力道小多了,也尽量从沙袋背后击打。

  心理问题的出现源于压力过大

  今年上半年,郑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课题组曾经对426名初中教师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54%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5%的教师属于轻度,17%的教师有中度心理障碍,2%的教师构成心理疾病。近70%的教师常觉精神疲惫,31%的教师因感到心理压力而不愿延长在校时间。

  造成教师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来自于教师的工作强度和职业压力。“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常常处于超负荷的工作和心理状态,来自于学生、家庭、学校、社会、舆论等多方面的矛盾和失衡让教师背上了沉重的心理包袱。”市教科所的王老师说,在不能承受的压力下,在不可发泄的压抑里,教师就会产生心理问题。

  “发泄室”第一天开放响应者少

  郑州39中校长宋奇说,正因为教师压力大,学校才决定开设“心理发泄室”,让老师们尽情地发泄,缓解紧张情绪。

  然而,昨天开始运行的“发泄室”却是门庭冷落,没有多少老师去“光顾”。一位初三语文老师说,看到校长把自画像挂上,供大家击打,总感觉不太好。更多的老师表示,平时心里有了不痛快,自己就会找一些方式进行缓解,比如在校园里走走,或者找朋友聊聊天,真正想大吼大叫的情况反而比较少。

  “可能心理发泄室刚开始运行,老师们都不好意思去发泄。”该校团委书记史治国介绍,老师们需要一段时间接受这种发泄情绪的方式。据了解,该校还专门开设了心理咨询室,老师们有了心理压力,可以先去咨询室聊天,然后再到心理发泄室“打打拳”。“校长的自画像只是一个象征意义,今后老师们在心理发泄室里还可以大声叫喊,也可以在涂鸦墙上写写画画。”

  专家建议:排解教师压力最终还要靠人性化管理

  郑州39中在学校为教师建“心理发泄室”的举措,说明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已经引起了校方的重视。“在肯定学校主动做出尝试的同时,社会、学校和教育部门也应该思考如何才能真正意义上减轻老师的心理负担和压力。”郑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的有关专家说。

  有关专家认为,学校开设“心理发泄室”只是一种缓解老师心理压力的手段,要想真正为老师排解心理压力,学校还应该在管理上做文章。比如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培训,帮助教师充分认识自己,让老师掌握调适心理的方法。另外,还应该改进学校的管理方式,进行人性化管理,多和老师沟通交流,帮助其进行心理减压。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