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6版:玩*品
3  4  
PDF 版
砂瓯入式 范家壶庄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打印】  

砂瓯入式 范家壶庄

中原网  日期: 2007-09-27  来源: 郑州晚报  
  宜兴紫砂系列报道之一

  概览>>>

  以文化业态进军市场

  1932年,范大生制作的紫砂作品“英雄独立”在英国伦敦艺术博览会上获得金奖,被伦敦国家博物馆收藏。今年中国—东盟博览会的紫砂国礼由范家壶庄专门设计制作。世事轮转,集陶文化展示、生产作坊、制陶体验等为一体的范家壶庄,成为宜兴紫砂人家以文化业态进军艺术品市场的重要标志。

  随着宜兴陶瓷市场建设全面开花,门店式的紫砂商店摩肩接踵渐渐失去了个性,货架成了紫砂人家的重要构成。因此,紫砂人家迫切需要以一种可亲的样式介入市场,而营造文化氛围尤其重要。目前,宜兴长乐陶庄、阳羡茗陶苑、葛盛陶庄等紫砂人家较好地体现了这一思路,范家壶庄更成为宜兴紫砂以文化业态进军艺术品市场的成功范例。

  范家壶庄的运作模式

  其经营模式分为三种:一是自己或聘请美术师进行创作设计,然后交由大师创作,大师从中领取工资;二是为大师提供场所,进行设计制作,公司负责组织销售,从中提成,或购买大师的作品再出售;三是根据订单需要,组织工人进行集中生产。这种方式使各种级别的壶都有了一个正规、长久统一的销售模式,也使紫砂行业从制作到销售有了可以监督的可能性。

  人物

  承世陶风范,传砂艺神韵

  作为范家壶庄的核心,范伟群从小受到紫砂艺术的熏陶,秉承祖辈遗风,又得工艺美术大师徐汉棠真传,艺术才华的施展可谓如虎添翼,加之其耐得住寂寞与清苦,不遗余力地在紫砂艺术之途上“上下而求索”,遂有今天花红果硕的成就。

  创新是紫砂艺术不朽的主题,也是永葆艺术青春的关键所在。范伟群不仅仿制其祖父的传世名作惟妙惟肖,而且扛鼎之作屡见不鲜。他的作品无论结构,工艺还是功能,都充盈着当代紫砂人的美学追求及文化品位,像《扁灯如意》《情有独钟》《行方知圆》……在传统中张扬新意,在创新中蕴涵古风,如作者的容貌举止一样俊美潇洒,在紫砂艺术与文化的契合中飘展壶艺的倩影雅韵。

  2006年5月,江苏南京市第九届世界健美锦标赛上,范伟群的紫砂作品被选为锦标赛的礼品和奖品,开创了紫砂壶艺与竞技体育联姻的先河。他的《硕果壶》《弛神方韵壶》等作品获得锦标赛单项冠军的奖杯。    

  “师傅领进门,修炼靠自身”,范伟群善于在普通题材里挖掘创作灵感,悉心钻研制壶技艺,作品在全国性的陶艺展评中摘金夺银。

  对于范伟群在陶艺上的追求和超越,著名书画家赵璧完先生曾称赞:“承世陶风范,传砂艺神韵。”

  范伟群部分获奖作品

  《天宝壶》:造型精致,别具一格,获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览会金奖。

  《四方竹顶壶》《合菱壶》:双获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览会金奖。

  《千年红》:春意盎然,梅红千古的创意获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览会金奖。

  《合欢壶》:造型奇特,三壶叠成塔形,壶体运用陶刻装饰艺术镌“百子图”。获“中陶杯”中国陶瓷艺术展银奖。

  链接>>>

  宜兴紫砂热韩国

  “以陶为媒”,范伟群不仅在国内拥有众多喜爱他的壶友,还以陶文化交流使者的身份多次出访韩国以及我国港澳台地区,进行紫砂文化的交流。

  范伟群的紫砂作品被韩国国家博物馆及名牌大学收藏。可谓:“以陶为乐结天下友,茗壶冶情聚四海贤。”他关于紫砂的专题讲座或壶艺表演,常常座无虚席。宜兴紫砂工艺品在韩国声名鹊起。韩国“伟群壶艺爱好会”掀起的“紫砂热”如火如荼,而且不断升温。

  “范家壶庄”,是由韩国艺术家投资100万美元兴建的综合性紫砂艺术馆。正值“韩流”汹涌中国之际,范家壶庄所制造的紫砂壶70%都销往韩国各大城市,而不少介绍紫砂文化的书籍在韩国也异常畅销,不少韩国紫砂迷还分期分批专程赶到范家壶庄观摩制陶过程,并开展茶文化交流活动。中国紫砂开始作为一个文化输出项目,大举进军韩国文化领域。

  本版图片由范家壶庄提供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