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十一”黄金周,今年公众的旅游热情怎么样?不少地方的记者走访发现,相比前几年黄金周的旅游意愿井喷,近几个黄金周都遭遇到了冷遇。
这是经历了7年黄金周的消费狂热后,公众渐趋理性和成熟的表现。显然,理性的黄金周该“去黄金化”了。
首先,公众别再把黄金周当作出游的“黄金时间”了。几亿人扎堆到那么几天出游,就集中在那几个热点景点,各种服务大打折扣,哪里是“黄金时间”,分明是“受罪时间”。
其次,每年黄金周辉煌业绩数据的背后,是劳动者休息权的严重失衡。某些数据越光鲜,意味着相应行业的劳动者比平时更加忙碌;某一部分人休闲的爽度越高,意味着相应休闲的服务者的劳动强度越高。许多行业的一线劳动者黄金周不仅得不到休息,还必须超时工作。黄金周到底是谁的黄金周,又保障着哪些人的休息权?
其实一般人每年的消费支出和旅游支出是固定的,黄金周出游了,消费支出多了,平时他们就会减少出游和减少支出,黄金周拉动消费更多时候只是一种幻觉,旅行社和商人们没必要赶发黄金周财。 据《长江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