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古朗月行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李白 嫦 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李商隐 月夜 今夜鄜州月, 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 双照泪痕干。 ——杜甫 |
|
据新华社北京10月16日电 十七大代表、国防科工委主任张庆伟16日说,举世瞩目的“绕月”工程总体准备情况良好。
张庆伟介绍说,这次中国“嫦娥”飞天,对月球的观测主要做三方面的工作:描画月图,不仅画月球平面图,还要在此基础上进行立体测绘,画出月球立体的地形地貌;其次要对月壤进行观测分析,分析其表面成分;第三是对月日、月地空间环境进行研究。
张庆伟代表说,现在卫星已经到了发射场,并完成了加注和测试。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也正在进行测试。箭、星已竖立在发射台上,星箭体间调试正在有条不紊进行中。他特别指出,整个工程对测控要求高、工作量很大,因此这次测控网与国际联网,以加强国际合作。
张庆伟强调,我国的“绕月”工程是和平利用空间的工程,可以极大地带动我国航天科技的发展,对利用空间资源进行探索。“当然,我们是个发展中的大国,也应该在对月球的探索上作出我们的努力。”他说。
他说,“两弹一星”的成功是中国航天史上第一个里程碑。第二个里程碑是载人航天器,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继美国和前苏联后第三个实现这一目标的国家。绕月工程就是第三个里程碑。
另讯 据透露,卫星最佳发射时间的确定相当复杂,需对当地雷电、降水和云量等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并结合相关历史资料来判断。在航天、卫星发射、气象、天文等多个部门反复协商下,最终确定了最佳发射窗口为10月24日下午6时05分左右。据《北京晚报》
看新闻,读几首古诗
“台前幕后”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为“奔月”精心准备
探月工程启动3年多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紧紧围绕“实现绕月探测工程首发成功”的工程总目标,在组织计划、靶场改造、发射场升级换代、完备体系、人员训练和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准备工作。
2号发射场最初被定为“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工位。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从今年春节开始,先后对2号发射场进行了25项基础项目改造。今年3月,有关会议决定,将发射工位由2号发射塔调整至设备更为先进可靠的3号发射塔。该中心立即组织分析和研究,并对3号发射塔开展适应性技术改造,使3号发射场自动化程度与可控性进一步提高。据《四川日报》
资料图片
15年前我国就有人提出“奔月”想法
1992年前后,国内就已有科学家提出了“嫦娥奔月”的想法。当时为迎接1997年香港回归,有人提出利用运载火箭往月球上发射一个象征中国的铁质标志,将其永远“烙”在月球上。这个设想在科学界引起了很大争议,不过还是得到了一批学者的支持,很快便形成文字向中央打了申请报告,并计划在香港回归前完成发射任务。但中央认为,“这完全是从政治角度考虑的,基本上没有什么科学研究价值”,所以最后被否决了。
后来,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递交一份正式的探月科研报告。到了1994年,“863计划”专家组通过了欧阳自远的报告,并且得到了一笔经费。直到2003年底,一份厚厚的正式报告被送进了中南海。2004年1月24日,温家宝总理在报告上签字,国家正式批准了“嫦娥一号”计划的实施方案。据《环球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