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7版:玩品
3  4  
PDF 版
花非花 大千世界入壶中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打印】  
宜兴紫砂系列报道之二——花器流派
花非花 大千世界入壶中

中原网  日期: 2007-10-18  来源: 郑州晚报  
  花非花:大千世界皆可入壶

  《引路》 顾道荣

  花器,俗称“花货”,是在光器的基础上模拟自然物体形态的壶艺,可雕可镂,师法自然,提炼取舍是其根本,适度夸张才是艺术,寓意象征手法多样,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花器创作以植物、动物较多,其次是器物,人物较少见。

  明朝供春所制《树瘿壶》成为花器老祖宗,康熙年间的陈鸣远、杨凤年等名家则以各自的创新,发展了传统。

  花器创作的开山人物是陈鸣远,古朴守拙的紫砂在他的手中,往往就多了儿女情长。《束柴三友》、《天鸡》、《南瓜》、《梅桩》等壶是陈鸣远的代表作品。《束柴三友》壶体为一捆松柴,腰间用藤条一匝,故名束柴。松竹梅乃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岁寒三友”,亦是历代文人士大夫精气神之象征。陈鸣远的意境无疑是诗意的:山间小径,清风一阵;一个担柴汉子唱着山歌拾级而上,松之坚贞,竹之清悠,梅之高洁,全部体现在平民化的构图之中。

  花非花:创新在于继承和发展

  《树瘿壶》 供春

  紫砂大师朱可心的《云龙壶》气韵贯通,神龙隐现于行云之间,浮雕形态生动,风格深厚淳朴。

  《报春》、《长青》系列以松、竹、梅、柏、桃为素材,巧妙构思,在状如心形的圆壶身上分别堆塑精雕青松、翠竹、寒梅、古柏、碧桃形象,突破传统紫砂花货塑器形态框架,开创紫砂花器实用艺术之先河。《彩蝶壶》浑厚简朴,着重刻画壶纽、壶嘴、壶把,以简托繁,以细腻化洁净,达到壶静蝶舞、藤卷叶动之态势,在形态、生态、动态、静态的强烈对比下,增强艺术感染力。

  传奇女艺人蒋蓉的作品则在生态和形态的结合上高度统一,有着雅俗共赏的艺术生命力。创新的意义从文化总体而言就是继承和发展传统,蒋蓉在70余年的壶艺生涯中致力于创新,留下了《荷花茶具》、《芒果壶》、《牡丹壶》、《莲藕酒具》等众多原创性的、有影响的作品。

  《束柴三友》 陈鸣远

  花非花:根深叶茂艺道繁荣

  “点绛唇、藏温婉、锦绣深处传淡泊。”陈鸣远、朱可心、蒋蓉等前辈大师之后,对于传统的薪传,默默耕耘50多年的顾道荣等人,成为当代花器流派的无冕大师级人物。

  顾道荣技艺全面,作品朴而不俗,美而不妖,精到、精湛,精气神韵丰足,生活气息浓郁,明朗生动,充满着人类对大自然的热爱。他的《圣桃杯》则是经历风雨的千年蟠桃,虬干虽老,仍枝繁叶茂,半桃形杯体,老壮知秋,沉稳醇厚,活力旺盛,在不同人的手中,就演变出不同的含义。

  《牡丹壶》 蒋蓉

  本文采访得到宜兴范家壶庄及陶雅紫砂艺术文化园友情支持,咨询可致电本报67655763

  □晚报见习记者 汪永森

  实习生 温婧

  

  花非花,雾非雾。

  京剧有“四大名旦”形成的梅派、程派、荀派、尚派,越剧有袁(雪芬)派、戚(雅仙)派、尹(桂芳)派。

  兴于民间的宜兴紫砂业,艺术表现形式应该属于古典主义,尚古、师古,要求逼真、自然。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宜兴紫砂也形成了光器、花器、筋纹器等不同的造型流派。

  本报宜兴紫砂系列报道之一《砂瓯入式,范家壶庄》,介绍了宜兴紫砂门派代表——范家壶庄,本期的宜兴紫砂系列报道则介绍宜兴紫砂流派和代表人物。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