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4版:玩艺
3  4  
PDF 版
一方花鸟图,尽显诗书意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打印】  

一方花鸟图,尽显诗书意

中原网  日期: 2007-10-18  来源: 郑州晚报  
《幽兰出谷》

《桃》

  名画赏析

  周一下午3时。城南路紫荆山路交叉口隐瓷斋。市文联外联部副部长张绍辉谈起作画之事滔滔不绝,却不愿多谈作画、买画之人,并谦虚道“尚在修行中”。

  □晚报记者 张柳/文 马健 张翼飞/图

  说画作

  张先生说起花鸟画,话便多了起来。他说,当今花鸟画作画者甚多,然而观历届国内花鸟画展,浮躁者居多,“能对花鸟画下二三十年苦功钻研的人少啊”。

  张先生对中国画习画主张较保守,他认为如今作画者搞创新的太多,而传承少。“不论弄出个什么名堂来,都还得老实传承”。不过他也提出,现在作画之人也受到了传统思想、入画题材、吉祥文化等传承下来的多方面因素的限制,比如,画梅花无朝下生长之树枝,因为向下寓意“倒霉”。

  正因这正反两方面的认识,关于人们常问的“中国花鸟画是倒退了还是进步了”一题,张先生觉得很难评说。

  仇英《赤壁图》

  近日,“中国嘉德2007秋季拍卖会”备受关注,因为一幅被估价4000万至5000万元人民币的明代中期吴门画派代表人物仇英的《赤壁图》。

  仇英,字实父,号十洲。从小酷爱绘画,拜周臣为师。与沈周、文徵明、唐寅并称“吴门四家”。尤长工笔界画,丝丹缕素,毫发不舛。

  据称,这幅《赤壁图》曾被康熙皇帝第三儿子及乾隆皇帝收藏,辛亥革命后被末代皇帝溥仪携出清宫而流落民间逾80年。仇英传世作品罕见,其所作《赤壁图》共有3幅,除了收藏于辽宁博物馆和上海博物馆的两幅外,最后一幅即是此次拍卖的作品。

  本幅以石青、石绿为主色调,画苏轼携友泛舟夜游赤壁。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将一个秋高气爽、月光如银的宁静夜晚极富诗情地融入于令人陶醉的画意之中。布局爽朗、明媚,用笔工细绵密,敷色淡雅清丽,技法纯熟稳健,具有笔致墨韵,为仇英佳作。

  论市场

  说到省内书画市场与省外的差异,张先生坦言,距离还很大。先说画风。在花鸟画方面,河南本土画风不及南方画风来得精细、灵秀。“咱北方人抽象,大红大绿对比强烈,夸张,浓墨重彩,着重于意,不像南方画家感情细腻,一根羽毛、一条枝脉都画得清清楚楚”。

  也许正是这种重意不重形的偏好,使得省内花鸟画界行家里手多,却少有拔尖的名家。“意胜于画”是个人学问、认识、思想境界等各方面的一个综合体现,“光抽象不行”。张先生说在广东及南方书画市场,河南画家作品的受众不多,因为“当地人的审美更基于形象化、工艺美、直观美”。

  再说受众。河南文化底蕴之深厚无可厚非,然而河南人买画、藏画之风并不盛,并非大家欣赏不了,而是“没有买回家的习惯”。河南本土文化市场的相对低迷,是整个社会导向、大氛围所致。

  《牡丹——大富贵》

  《秋艳》

  友人评画

  鲜伟铭

  君之画,人物、花鸟、山水皆能,但擅长花鸟。其作品大写意构图留白收放自如,密的地方不透风,疏的地方可跑马。着色则浓淡适宜,淡的部分稍施浅色,力求清雅;浓的地方则直接用颜料涂之,大红大绿,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君之作品感人,皆因它是诗书画的结合体,写书有画意,作画存诗境。在传统中创新,创新中寄寓自然而又回归传统。今刊数幅,以飨读者。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