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是重阳节,因为要上班的缘故,把我早就想去了解的问题交给了义工群里的一个朋友代为辛苦,也就是请他到他家附近几个好点的饭店看看,打量一下搀扶着老人居家吃饭的多不多。
晚上这位朋友回话说,不是很理想,但比去年多了。还有小学生给爷爷奶奶祝福节日快乐的,说是老师在学校里专门提醒,“今天是重阳节,是个敬老的节日,一定要给爷爷奶奶问个好啊”!朋友还传话说,有个饭店的老板特别让人感动:定制了好多低糖蛋糕,送给到饭店就餐的老人。
传统在回归,美德在传承。义工朋友带给我的不能算是惊喜,但毕竟“比去年多了”。当晚的十点来钟,我给家里打电话,夫人说她正在给两位母亲准备洗脚水,并把冯巩、朱军那段相声里的一句话回述给了我:人到中年,还能有老娘让咱伺候,感觉幸福啊!
周六一大早,义工群里的大人小孩四十来人去了郑州社会福利院,果然,我们遭遇了幸福的烦恼:看望老人与孩子联欢竟然要排队。早我们到的一个队伍领头的告诉我:“昨天领着孩子给亲爹亲娘过节,今儿一大早就来给无儿无女的福利院老人过节,我们这伙人想到了一起,走到了一块儿。”他说他们都是带着孩子来敬老的,当我问其原因的时候,人家给我来个脸红:明知故问吧,你!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浪费了这么多文字,我讲的也不是什么新道理,就是想给孝道教育注入点新东西。“当着孩子面敬老,从今天开始大家把叫老人吃饭都改成请老人吃饭”,就像我在朋友家听到的那样:狗蛋,饺子出锅了,快请奶奶来吃了!
“请”和“叫”,这含义可是差个档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