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葆拉(左)和埃莉丝 |
|
葆拉·伯恩斯坦和埃莉丝·沙因有着非常相似的生活经历:她们都出生在美国纽约,高中编辑报纸,大学研究电影,现在都是作家。她们1968年被分别领养。
但是,她们35年后才知道,对方是自己的双胞胎姐妹。而据英国《每日电讯报》27日报道,当初将她们分开的竟然是一项所谓科学研究。
以“科学”的名义
当埃莉丝决定寻找她的亲生母亲时,却得知她的生母没有兴趣见她。后来,埃莉丝了解到,她还有一个名叫葆拉的双胞胎姐妹。
在社工的帮助下,埃莉丝很快见到了葆拉。2004年,她们第一次见面。
“我们有35年需要弥补,”葆拉说,“你如何问某人‘我们离开共同居住的子宫后,你做了什么’,你怎么开口?”
经过调查,埃莉丝发现了被隐瞒30多年的秘密:她们被人为分开,“罪魁祸首”就是困扰几代科学家的研究项目——“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哪个更重要”。
“元凶”没有道歉
姐妹俩后来找到了当初的“元凶”——世界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彼得·纽鲍尔。
大概当初意识到自己的研究会受谴责,纽鲍尔将两姐妹的研究档案存在美国耶鲁大学。这份文件直到2066年才能被取出。
“想想我们的资料竟被存在某地的文件柜里,这太可恶了。”葆拉说。
纽鲍尔起初不愿意说出真相,但他最终还是决定与两姐妹见面,条件是不能给谈话录音。纽鲍尔没有表现出懊悔,也没有道歉。
先天因素更重要
而当谈到当初将她们分开的那道“科学难题”时,姐妹俩一致认为,先天因素比后天因素重要。
葆拉说:“身为双胞胎姐妹的事实使我们不禁发问,是什么造就了我们。自从遇到埃莉丝后,我认为不可否认的是,遗传很重要……比重大于50%。”
她说,除了对音乐和书籍有着相近品位外,她还从埃莉丝身上看到了与自己一模一样的个性。
一系列曲折后,两姐妹决定合力写书,以记录她们的童年经历以及相逢之后的故事。据新华社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