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1版:封面
3  4  
PDF 版
石佛村17个年轻人纽约开办作品展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打印】  

石佛村17个年轻人纽约开办作品展

中原网  日期: 2007-11-01  来源: 郑州晚报  
  郑州小村庄里的艺术家走进美国大都市

  

  部分作品本月7日在郑州预展

  当河南摄影家协会主席于德水在美国亚特兰大的摄影节上,用影像向世界讲述他持续了20年的纪实摄影“中原文化——黄河”的时候,近在郑州西开发区石佛村的旅美艺术家黄国瑞,也在用邮件和纽约的“中美艺术理事会”商讨组织郑州一个小村庄的17个年轻艺术家赴纽约办展的事宜。

  纽约SOHO区号称“艺术家天堂”,20世纪70年代,当世界各地的艺术家把这里的房子贴上石标“A.I.R.-ArtistsInResidence”(驻家艺术家)之后的30多年,这块面积、人口均不足纽约1%的弹丸之地,鼎盛时期曾居住了全纽约30%的艺术家群体。

  2007年10月27日,黄国瑞在郑州的石佛村,用幻灯介绍了他旅居的纽约SOHO区的艺术环境:街道上铸铁的建筑,白天用来陈设衣服、鞋子,晚上用来做剧场。而他身处的石佛村,孩子们的游戏,还是用破可乐瓶灌满水、和上土,捏个小泥人,抱着孩子的村妇,还习惯于盯着偶尔路过的奇装异服的年轻人,指指点点。就是这个小村子,黄国瑞在父母的老宅子的楼顶上开办第一个工作室之后的一年半时间里,已经聚集了17个村民们看不懂的年轻人。他们的生活是在农民的屋顶上加盖一层类似仓库的大房子,然后躲在里面涂涂抹抹,他们的职业是玩画画、摄影、陶瓷、装置、行为艺术。

  2008年1月10日,石佛艺术公社的作品群展将破天荒出现在纽约SOHO区456画廊,这是首次带有中国“土”特色的艺术家作品在世界大都市亮相。一个河南的小村落,自此将走入一个美国的大都市。策划这次展览的黄国瑞说,SOHO区的画廊承办一次专题展览一般要预约两年,而石佛艺术公社此次群展,则是受邀参展,从接洽到准备不到两个月。

  事情源于一次讲座。

  2007年7月24日,纽约罗克菲勒大学学者楼38层大厅,一场主题“聚焦中国当代艺术”的讲座在这里举行,摄影师艾琳·康福德谈了她正在实施的肖像群计划“美国东岸中国当代艺术家与他们的朋友”,旅美批评家钱志坚介绍了他“文化之间的旅行”、“东方移植西方”,同样旅美的艺术家黄国瑞在这里讲述了他工作和生活的另一个地方:郑州石佛艺术公社。他用河南话,向与会的画廊老板、艺术评论家、收藏家们推介了这个郑州的小村子。他说:“与798、索家庄等地的艺术村那种‘躲进小楼成一统’相比,现在‘石佛艺术公社’是真正地与农民混在了一起。当你走在村子里,随处可见农民悠闲的生活场面,当有展览时农民也夹在其中看热闹,当你在谈艺术,邻居大叔也伸过耳朵来听,甚至农民还想到要开画廊了。只有这么接近生活,才真正让你思考当下的生活与艺术。”

  于是,郑州这个无限接近生活的艺术小村庄进入了国际艺术圈的视线。

  本月底,黄国瑞就要去纽约筹办此次展览了,“全部作品要通过海运托过去,要走很多天”,他说这话的时候,正坐在自家的工作室里校对着为此次展览而出的画册的英文版,窗外的雨声打在塑料屋顶上,像一场交响乐在耳边。他一墙之隔的另一个居民楼屋顶,一群艺术家们正在忙着给圈里的好友们写请柬,他们要在作品托运纽约之前,于11月7日将在郑州办一个预展。

  出自同一批河南艺术家之手的纽约涂鸦墙(上图)和石佛村涂鸦墙(下图)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