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3版:往事
3  4  
PDF 版
十余份密电证实蒋介石 曾欲秘密研制原子弹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打印】  

十余份密电证实蒋介石 曾欲秘密研制原子弹

中原网  日期: 2007-11-02  来源: 郑州晚报  
  著名物理学家吴大猷
  李宗仁
  戴笠(右)与蒋介石
  十余份1945年至1947年间的国民政府机密电报证实,中国政府曾在抗战胜利初期,秘密网罗被俘日本原子弹专家,尝试原子弹研制工作。蒋介石还延聘著名科学家吴大猷、郑华炽、华罗庚等十余人,成立“原子能研究委员会”,复又筹组“中央原子物理研究所”,积极部署原子弹研制方案,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尝试研制原子弹。

  1    两封国外密电

  日本广岛、长崎遭受美国原子弹攻击后,原子弹成为二战结束后举世瞩目的“新科技”。日本投降尚不满两个月,国民党重庆政府驻瑞典大使何凤山,从斯德哥尔摩给蒋介石打了一通密电。电报内文是这样写的:“据瑞典新闻社称:莫斯科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自一九三四年,已完成分离原子之试验。据苏联发言人称,用苏联制造爆炸性原子之方法,制造原子弹,其成本较美国所制者为廉。”

  十天后,另外一封也是有关外国发展原子弹的文件由侍从秘书以工笔楷书誊写呈给蒋介石,电报声称:“据伊朗参谋本部密息,德国流亡科学家在喀尔巴阡山,造成新原子弹,较美国者简单,力大,成本亦低。”

  这两通电报叙述内容,毕竟和中国无直接关联,并未触动蒋介石的神经,而蒋介石真正起心动念,积极计划着手研制原子弹,还是受到他的党内对手、桂系大将李宗仁提议的刺激。

  2    李宗仁的建议

  1946年1月间,北平行营上将主任李宗仁得到了一项极为可靠的情报,情报指出,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期间,日本陆军省秘密派遣了一支技术人员队伍,到张家口采掘原子放射性原料。日本投降后,这个研发原子弹的小组中,有30余人被共产党逮捕,其余未遭逮捕的人员,全都隐姓埋名藏匿在北平。

  李宗仁有意按图索骥,寻觅蛰伏躲藏在北平的日本原子弹专家的下落。1946年,世界四个主要国家中、美、英、苏当中,美国依旧是唯一拥有原子武器的强国,种种迹象显示,苏联正努力争取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原子国家。

  李宗仁汇集了所有的情报信息,于1946年2月1日打了一份报告,以密电形式拍发给在重庆的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密电写道:渝委员长蒋:(9965密)据报,敌“华北交通会社”日人西田称:

  (一)日陆军省曾派来我国张家口地区技术人员七十余,端事采取原子原料。如我政府愿予留用,西田决能招集彼辈在中国研究,并将原子能设计成功报告,尽量使其早日成功,否则均不愿予以发表。

  (二)该项技术人员曾在张家口取得原子弹原料,空运回国,对察绥各地矿产,探查甚详,两地原子铀之出产,仅百灵庙一处,年产铀可达六吨。

  (三)……

  李宗仁的这份密电,给蒋介石极大的提醒,李宗仁的意思是要运用这批日本原子专家,为中国提供原子弹的制造方法。然而,蒋介石基于几项理由,存有若干疑虑。

  其一,日本原子科技明显落后于美国;其二,研制原子弹的科技,应该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里,而不应该依赖日本人,因此,最重要的还是要培植中国原子专家;第三,蒋介石和桂系军人之间,毕竟存有矛盾,蒋介石对李宗仁不敢尽信。

  由于蒋介石不放心李宗仁,故而私下交付给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代局长戴笠一项任务:查明抗战时期日本在中国境内研制原子弹的详细经过。

  3 戴笠的调查

  不消两三天工夫,戴笠接连呈报给蒋介石几份密电,证实了李宗仁密电的内容。

  既然仅百灵庙一地蕴藏的铀矿一年就可以挖掘六吨,原材料供应不成问题,而专业人才又有日本留在中国的原子专家,天时、地利、人和,三大条件已具备了两者,激发了蒋介石原本对原子弹的浓烈兴趣。

  戴笠的调查,进一步证实日本有一名叫西野的原子物理学家,日本当局在东京设置了“理化研究院”,并且有西野专用的研究室。早在战前,日本东京大学和大阪帝国大学,以学术研究为名义,自美国进口了一部原子分解器,专供西野研制原子弹之用。日本战败之后,美军占领日本,这部原子分解器和西野研制原子弹的部分成果,全部被盟军统帅麦克阿瑟下令抛入海中,化为乌有。

  戴笠密电中最有建设性的一项建议,是希望蒋介石仿照美国最初研制原子弹的成例,成立一个“顾问委员会”,由专事制造武器枪炮的兵工署督导研制。

  蒋介石看过报告全文之后,在公文的批阅栏上用毛笔写下“如拟”二字,表示批准之意。

  4    吕文贞的密电

  追查日本研制原子弹后续情报的任务,蒋介石虽未交付给李宗仁,但李氏毕竟是军人出身,先天上对原子弹研究及原子弹在战略和战术上的重要价值兴致颇高。

  在给蒋介石第一通密电之后25天,李宗仁又发来第二通密电给蒋介石,呈报了西田草拟的全新研究计划。

  这份计划在呈给蒋介石本人批阅之前,首先交给军政部核办,军政部长时为蒋介石最信任的陈诚。

  1946年初,国民党当局正忙着把部队和军政人员大批运往国统区,进行复员工作,哪有心思投入研制原子弹?因此不论日本人西田提出的计划是否切实可行,军政部都无暇立即付诸施行。

  1946年6月1日,第十一战区司令部参谋长兼第十一战区华北受降区北平前进指挥所主任吕文贞,从驻防的北平市发了一通密电,致蒋介石。根据吕文贞呈报的讯息,第十一战区司令部秘密留置了一个日本人,此人名叫石原茂光,据称是日本研究原子弹专家之一。

  石原茂光在接受侦讯时声称,日本方面在中国已采集了将近五公斤的铀原料,这批铀原料后来储存在日军驻华北野战军的兵器库中。吕文贞在发给蒋介石的密电中表示,第十一战区正秘密追查铀原料的下落,石原茂光还声称,以储存在中国的现有材料,足够试造“酸化铁原子弹”,这种原子弹的威力估计为铀原子弹的四分之一,破坏范围可达64平方公里之广。

  为了详细厘清纷至沓来的原子弹情报,1946年7月24日,军政部长陈诚整合各种讯息之后,给蒋介石上了一份堪称完整的报告,陈诚这份报告,说明自抗战胜利以后,各种有关日本科研人员在中国研制原子弹的讯息,经国民党当局逐一查证过滤,其结果似乎都是“确有此事,但是查无实据”。

  5    派出留美学生

  然而,对研发原子弹产生高度兴趣的蒋介石,已经把注意力从寻求日本专家协助的方向,转移到由我们中国人自行研制的途径。吴大猷、郑华炽等人就是受命组织班底研制原子弹的第一批中国物理学专家。

  蒋介石在重庆召见了当时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教授吴大猷,当即向吴大猷表示,他已下令拨给经费十万元法币,激活这项秘密计划,并且指示兵工署挪出一间大礼堂,做原子弹研究室之用。

  吴大猷听完蒋介石一席谈,建言发展原子弹,钱不是主要的,最重要的是人才,有了专门人才才能克服研制原子弹的困难。蒋介石清楚了问题症结所在,当即向吴大猷承诺,美国退还清朝赔偿八国联军的庚子赔款,可以拨用作为奖助人才赴美国深造的经费,至于人才名单,则请吴大猷选拔开具。于是,在吴大猷带领下,包括杨振宁、李政道、朱光亚这批研习物理学的年轻学子,踏上了留学美国的旅途,只是蒋介石万万想不到,三四年后,国民党即从大陆全面溃败,撤退台湾。朱光亚等人在毛泽东的号召下,于1964年10月研制成功中国第一枚原子弹。

  6    胎死腹中

  然而,随着国内局势的日益紧张,以及辽沈战役的开打,国民党当局的军费渐呈捉襟见肘之势,为了研制原子弹而派遣的年轻学者,仍在美国继续深造之中,虽持续供给经费,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但是,为了节省经费预算,研制原子弹的组织单位不仅不再扩大,还有逐步缩减的打算。从一份国防部长白崇禧草拟计划扩大研发原子弹计划却遭上级否决的密件公文,可以窥见国民党当局原子弹计划逐步胎死腹中的端倪。

  白崇禧于1947年4月21日,呈送了一份《要件演示文稿》给蒋介石,开宗明义建议蒋介石“请设立原子物理研究所”。

  白崇禧将这份公文发出后,却有如石沉大海,完全没有下文。一个多月后,国民政府行政院终于把这份公文递送到蒋介石办公室。蒋在这份公文上批示:“目前国库支应浩繁,外汇亦须节用,所请设立原子物理研究所一案,似应缓办。”同时则以红铅笔,写下“如拟”二字。

  “如拟”,即意味着本来计划大张旗鼓的“原子物理研究所”,最后终因内战军费支出过于庞大,蒋介石被迫忍痛割爱,国民党在大陆时期的原子弹研制工作,即如昙花一现般成为明日黄花。计划搁置后不到三年,蒋已败退台湾。摘自《南方人物周刊》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