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封龙亭公园的菊花展吸引了很多郑州人,开封的一些旅游景点已成了郑州人的“后花园”。 |
| 在郑州举办的小吃展上,开封小吃济济一堂。 |
|
区域经济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调整优化的过程。体现在政府的宏观决策上,就是一个不断寻找增长极、寻找重点突破的过程。从规划立项到全面推进,从交通先行到产业布局,郑汴一体化将两个城市的融合引向深入。从民间声音到官方主导,从“纸上谈兵”到既成事实,郑汴融城无疑成为了两个城市建设的里程碑。但无论如何,还是两座城市,现实中,两城并不可能真正地融合在一起,我们所能期待的就是:郑州快速的城市发展模式能否复制到开封这座古城?两座城市能否做到共赢?郑汴“融城”开始快马扬鞭,中原城市群建设也踏上征程,我们希望的是,郑汴“融城”一年来的经验和不足能给我们今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借鉴,而不是不可触摸式的“样板工程”。
晚报记者 卢曙光/文
马 健/图
郑汴融城,成为中原城市群建设范本
2007年8月31日,国家发改委调研组莅临郑州,一个将“郑汴一体化”确定为“区域协调发展和配套改革实验区”的议题,由此在更为广阔的层面上展开。
调研是在事实既定的基础上进行的。以郑开大道开通为标志,不可否认,郑汴一体化已经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中部的中部是中原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里郑汴又实际是它的核心区” ,这个核心从当初的规划,到现在的基础,乃至将来的前景,都成为了两个城市市民谈论的话资。
这还不是最为重要的。
“我们期望郑开的经验能对郑许的融城提供很大的借鉴意义。到时候,我们就有现成的范本可以模仿了,甚至不用再三番五次地论证了。”许昌学院的蔡先生告诉记者,他的梦想是将来许昌也会和今天的开封一样。
郑汴一体化,期待站在新的高度上
相比蔡先生的“奢想”,开封市人民防空办公室副主任徐铁滚倒是有点不“知足”了。
郑汴一体化一年之后,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徐铁滚也发现了不少问题,比如开封的路太窄、水系不是太完善等,更重要的是两地统一协调不足。
“其实一体化的这个设想,就是由徐铁滚首先提出来的。”一位熟悉徐铁滚的河南大学教授说。
在郑开大道开通一周年后的今天,反思我们的工作,其实更多的不是检讨,而是期望。能否让两城融合的速度更快一些?这几乎成为了每个关心郑汴融城两市市民所关注的问题。
“但是城市真正合二为一,也许真的是一种奢望。”河南大学区域经济研究生安传燕说,“那样的话会加重城市的负担。”
但奢望并不等于不敢想。
2007年8月25日,郑州和开封两市联合召开了“区域协调发展和配套改革实验区高峰论坛”,首次正式提出在郑州、开封两市设立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和配套改革实验区的设想。省内外知名经济学者,皆在论坛上为河南省的这一壮举振臂高呼。
我们无法忽略的一个事实是,中国正在推行的“中部崛起战略”,但“战略”也会有“微观”的东西,也要有具体的规划做支撑,“区域协调发展和配套改革实验区”能否承担这样的任务?正是所有关心“郑汴一体化”的专家和学者的期待。
“希望把这个实验作为试点,为国家战略的模式踏出具体路子。”一个专家并不隐讳自己的观点。
其实不管国家最终批准或不批准郑汴改革实验区,郑汴融城都是一种必然。因为这种举动已经不是纯粹的理论了,它有了实实在在的内容:郑开大道;也有了长远的规划:郑开大道产业带的规划。
黄金大道,让我们将目光投得更远
区域经济竞争中河南由于缺乏超级城市而处于劣势,就提出突出群体优势。上世纪80年代,河南省提出中原城市群的概念,90年代中原城市群的概念得到确立和认同。进入新世纪,随着高速公路网络的形成,中原城市群进入规划和实施阶段。
如何突出群体优势,河南省政府主要领导在考察了国内主要城市群的发展之后,迅速作出“兴建双向十车道郑汴城际快速通道”的决策。
“这条路标志着河南省发展战略的大调整和大转移,就是要把郑州都市圈发展成为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增长极和超级龙头,把中原城市群发展成为中心部地区最大的经济核心;这条路是中原崛起的标志,是开封复兴、郑州腾飞、河南实现跨越式大发展的标志。”河南大学一位教授这样评价这条路承载的希望和价值。
“修建这条路的初衷已经达到了,起码在树立河南人自信心方面,我们已经做到了很好,并成为河南人引以自豪的标志。”河南大学宣传部的朱世欣老师说。
确实是这样的道理,在郑开大道开通一周年的时候,这条路硬是成为了一道风景,到开封要走郑开大道,西去郑州也要走,否则会没有品位,不时尚。
一年前,我们评价这条道路的时候,还仅仅是希望如何如何,但是今天,我们已经将目光看得更远了。
谋划突围,打破阻碍城市群一体化的"墙"
不可否认,在国际上,开封的知名度要高于郑州;同样不可否认,在两个城市,开封更希望能与郑州融合。
一个是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的差距,一个是经济发展和交通便利的优势。开封和郑州是两个特色都非常鲜明的城市,彼此具有不可替代性和互补性,二者能否做到互补,同样是融城承载的希望。
河南大学2007届毕业研究生张兴光,毕业后把工作的理想地点选择在了郑州,尽管他已经在开封安家,可是“一个小时的车程算什么距离”已经成为了异地择业的理由。
他装修房子买的材料、他结婚的家具都是从郑州买的。距离在一条宽阔的大道面前,已经不是障碍,起码对于一些人是这样。
人才、经济,两个城市在相互角力。今后,也必然会面临更多的“暗战”。在融城与离心的双向作用力中,谋划更进一步地突围。一系列的新动作在酝酿或已经付诸实施,以利于更好地打破阻碍城市群一体化的那堵“墙”。
透过数字,触摸中部城市群经济脉动
开封市旅游局的文字资料显示,2007年五一和十一黄金周期间,开封市旅游接待总量的同比增长都超过了30%。开封市商务局副局长刘新民日前也告诉郑州晚报记者,2006年整个开封餐饮业收入27亿元,2007年上半年就已经突破了20亿元。“特别是小吃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开封市餐饮协会副秘书长刘忠山感叹说。
数字的变动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最直观地反映出中部城市群之间的格局变化。透过数字,我们可以触摸到中部城市群经济跌宕起伏的脉动。
而在河南省副省长张大卫看来,郑汴一体化的实施,将给开封、郑州带来极为难得的发展机遇,开封应主动融入郑汴一体化大格局,借力郑州来恢复自己的区位优势。而郑州在全省的首位度仅为15.6%,要缩小与周边城市群核心城市的差距,唯有借助开封等周边城市的资源。
而郑汴一体化仅仅是中原城市群的一个切口。河南欲在中部崛起中走在前列,中原城市群的崛起至为关键。以郑州为核心的中原城市群,是河南省当之无愧的经济核心区,同时也是一个非常庞大、极具潜力的市场。
“不论如何,我们已经上路了,希望能在规划的轨道上走下去。现在我们的心理距离已经近了,希望能再快点、快点!”张兴光认为自己的希望能够达到,“很快能够达到。”
他的希望不无道理。起码现在,郑州、开封之间的心理缝隙已经很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