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郑州,人们只要一提及七院,就会立即想到心肾专科。
在心血管专科,人们只要找专家,袁义强是必找人之一。
这位年仅35岁的医学博士,10年从医生涯,就完成各种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手术4000余例,最多时一天就做17台手术。今天,随着记者的笔触,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位创造无数第一的年轻医学博士。晚报记者 刘书芝 通讯员 侯惠霞
一则新闻
引来心血管病一名医
谈起到七院的原因,袁义强的思绪回到了1996年。那时将要步出校门的他有一天在图书馆看资料,从报纸上看到一则新闻:郑州市第一例射频消融治快速心率失常手术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成功实施。从那时起,“七院”就刻在了他脑中,毕业后怀着对心血管疾病研究的热爱,他投身到了七院这个创造了第一的大集体,在临床一线一干就是10年。
学科创新
带给病人更多实惠
今天的袁义强,在心脏起搏与电生理临床应用及研究方面已卓有建树,已经能独立完成射频导管消融术、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冠状造影术、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支架术、二尖瓣球囊成形术、常见先天性心脏病(包括动脉导管未闭和房、室间膈缺损)的伞闭和介入封堵治疗及主动脉夹层等心血管病介入诊疗、颈动脉、肾动脉、髂动脉造影及支架术、主动脉夹层及布加氏综合征的介入治疗及其他复杂周围血管疾病的介入诊疗共10多项,填补省技术空白6项、市技术空白11项,心血管内科也先后被命名为“郑州市心血管病介入治疗中心”、“河南省临床医学特色专科”。
河南省首例主动脉窦瘤封堵术、首例常温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首例同种异体心脏移植术和首例机器人辅助下的冠脉搭桥术、电视胸腔镜心脏手术等的陆续成功实施,不仅让病人体会到了创伤小、恢复快的实惠,而且还让病人少花钱、看好病,更重要的是让更多的病人享受到了生活的美好。
技术创新
抢救更多患者生命
巩义的李先生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52岁的他是一位严重的重症风湿性心脏病联合瓣膜病合并房颤患者,入院心脏几乎占满了整个胸腔,心脏及瓣膜均不同程度受损,因心衰几次造成病危。这种晚期瓣膜病患者,开胸手术不仅费用高,而且风险很大,怎么办?为了患者生命,袁博士果断决定:先用药物治疗,改善患者心脏功能,然后实施心脏介入手术。10天后患者康复出院。
26岁的小李因“突发心悸、胸闷三月”住院,超声检查确诊为“主动脉窦瘤破入右室”。该病属于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破裂前因无症状而难以发现。一旦破裂则病情凶险,常在短时间内发生心衰而危及生命,如不及时手术少有活过一年者。袁博士采用PDA封堵器介入治疗成功,不仅减轻了患者痛苦,缩短了住院时间,而且也大大节约了患者费用。据悉,当时采用介入治疗该病在省内尚属首例。
医生职责
要给病人看好病
辛勤的付出终会带来丰厚的回报。他的科研成果《房性快速主律失常的电生理机制及多部位起搏的临床研究》2001年获市科技进步奖,2002年获省科技进步奖。博士论文《超高速左心房起搏对肺静脉及心房电重构和功能重构的影响》获2003省医学创新人才工程项目资助并获得2007年河南省医药成果奖,在国家级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获省、市科技进步奖6项,正式出版的专著受到著名心外科专家朱晓东院士的好评,先后获得郑州市“五一劳动奖章”、“学术技术带头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科技教育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谈及这一连串的荣誉,袁义强博士只是淡淡一笑:“我没想那么多,我觉得医生就应该想着怎样才能把病人的病看好。”
以前好多同事都认为:如果有人要离开七院,那一定是袁义强。因为相对来说,他“算是人才”。可一呆10年,袁博士并没有离七院而去。问及留守的原因,袁义强博士说:“我们每个人只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一分子,你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高,也不要要求太多,这样你就能调整好心态,踏踏实实地做些事情。”
袁义强,35岁,医学博士,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业务副院长、副主任医师,河南省心脏起搏与电生理专业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心内科临床及介入诊疗工作,擅长冠状动脉造影、支架成形等心血管病的介入诊疗,完成各种心血管介入手术4000多例,在国家级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获省、市科技进步奖6项,正式出版的专著受到著名心外科专家朱晓东院士的好评,先后获得郑州市“五一劳动奖章”、“学术技术带头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科技教育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专家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