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双年展遍地开花
郑州艺术亟待共振
国际性的美术双年展是规模盛大、影响久远的文化事件,其地位丝毫不亚于体育界的奥运会、电影界的奥斯卡……
从1895年第一届威尼斯双年展开始,一个多世纪过去了,双年展以其卓著的专业成就,深远的国际影响等获得了各国的高度重视。跻身双年展,也成为许多优秀艺术家的终身荣耀。
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1996年3月“上海(美术)双年展”成为中国内地最早的一届双年展。其后,2003年9月,首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开展,日观众流量突破2万。2007年5月,首届武汉双年展开幕。国内双年展呈现出遍地开花的状态。而郑州这个最具文化内涵的中部城市,却迟迟未见如此高规格、大规模的艺术展览。
石佛现代艺术联展开宴
民间艺术盛会热情高涨
昨天,郑州西郊石佛村,一个名为“石佛艺术公社纽约艺术展河南预展”的展览热闹开展。参展的人们拥挤在位于一栋栋民房的顶楼展厅,没有流光魅影,没有觥筹交错,甚至地板和墙壁都还是水泥的,楼下的村民根本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来了这么多车、这么多人,但这丝毫都没有影响到主办者与参观者的热情。
这就是艺术的魅力。展览的形式可以无所顾忌,重要的是作品来说话。参与本次预展的43位中有17人的作品将于展览结束后,到美国纽约SOHO456画廊举办“河南石佛艺术公社”群体展。策展人黄国瑞说,自己对参展的作品非常看好,这是石佛这个郑州小乡村迈向国际化的第一步。
“一个好的作品必须经过展出,得到观众的回应、评判,双方能产生出火花,否则这作品就不算是完整的。”正是基于这一认识,我们的艺术家们需要展览。来参加开幕式的现代艺术名家一了,用“省内的当代艺术在全国大环境下属边缘化,近乎处于失语状态”,来形容目前河南艺术家的现状。
河南本土展呼之欲出
本报双年展应运而生
南有荆楚,北有河洛,如何见龙在渊?郑州拥有几千年的文明史,却在艺术这一领域缺乏本土高规格的展示舞台,除了少林武术和豫剧,走向国际广为流传的东西还太少。众多优秀艺术家和作品在河南长期处于小众状态。
“河南的国画、书法领域在全国已走得很远,相比之下,其他的如绘画、摄影、雕塑、装置等艺术门类要落后许多。整个大的氛围、创作水平、人才优势相对全国来讲都还需要完善。”市委宣传部事业发展处李先生如是说。
“河南相关门类的美术活动非常多,平均下来基本上每三天就会有一个美术活动、展览,一年下来各类活动超过百余次。”河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刘杰介绍说,民众对河南本土的展示活动知之不多,反而对北京、上海、成都双年展及各类展会更为耳熟能详。
作为省内主流媒体,本报以独家每周出版8个版《玩家周刊》的规模来关注河南艺术群体。并在众望所归的呼声下,顺势策划组织了这场“首届中原艺术双年展”。
本次展览即日起进入作品征集阶段,开放式邀请在省外的河南省籍艺术家,或曾经在河南生活过的艺术家积极参与。本次双年展将同时开评作品、人物、机构等系列奖项,不设门槛,不分流派,只要作品有价值,个人有成就,机构有贡献,都可自由报名参与。
征集对象:书画、摄影、雕塑、设计、装置等艺术类别,艺术品收藏机构、书画院、画廊、经济机构、拍卖行、典当行、高校美术院系及各艺术培训单位,以及陶瓷、紫砂、茶艺、茶具、艺术仿制品、工艺礼品等厂商均可参加,不分个人参展和单位参展,所有报名作品根据读者投票和评委意见综合评判,最终角逐人物类、作品类、机构类等各类奖项。在此期间,本报将对各类参展作品、个人、单位等进行专题报道,同时开设各类专题展览、拍卖、座谈及艺术沙龙活动。报名电话67655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