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5版:第二热点
3  4  
PDF 版
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 呼之欲出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打印】  

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 呼之欲出
清明 端午 中秋节今后有可能放假
中原网  日期: 2007-11-08  来源: 郑州晚报  
  近年来,关于长假制度的一些议论与建议不绝于耳。国务院已要求相关部门对国家法定节假日的调整进行调研论证。据悉,相关部门本周五将正式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有望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五一长假有可能取消。

  黄金周的贡献 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提高了群众的福祉

  1999年“十一”,当第一个黄金周试探着走来,人们想像不出会在7天内有2800万人次“全国大巡游”。而今年“十一”黄金周,中国接待旅游者1.46亿人次。由于经济形势好,人民生活持续改善,黄金周让中国人创造出了全球规模最大的“季节游”。如今每4个居民中,就有1个在黄金周期间出游。

  从第一个黄金周实现旅游收入141亿元,到今年“十一”黄金周达到642亿元,我国的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维芳说:“毫无疑问,这种休假安排,焕发了人们长期被压抑的旅游意识,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福祉,为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作出了积极贡献。”

  黄金周的疲态 “井喷”式出游让景区不堪重负,一些行业成本增加

  “黄金周的问题要一分为二地看。我们在盯着黄金周带来的旅游收入账时,也要算算因景区‘超载’而带来的损失账。”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假日制度改革课题组负责人蔡继明教授认为,黄金周设立的初衷是着眼于假日经济做文章,通过长假促进消费,拉动国民经济增长,但如今黄金周的含金量正在打折扣。据他分析,旅游业不可能完全满足黄金周“井喷”式的出游,消费者得到的服务质量势必下降,旅游景区也会不堪重负。长假期间消费过于集中,会给旅游等相关企业活动安排带来较大困难,使一些行业的成本增加。

  国家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法定节假日制度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重要反映,它的变动和调整要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

  传统节日的遗憾 没有被列为法定节假日,不利于保护其文化内涵

  随着春节、中秋节等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长期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工作的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认为,在世界日益全球化的背景下,将传统节日变为法定假日,是对民俗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种有效方式,有利于保护这些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中华民族的根脉。

  “端午、清明、中秋等传统节日没有列入法定节假日,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朱维芳说,这些传统节日蕴涵丰富的人文精神:亲情、团聚以及文化的传承。国家应当立法放假,这样会得到人民的拥护。

  调整法定节假日的呼声 调查显示58.2%的公众希望既有长假又有短假

  为调整好国家法定节假日制度,国家有关部门一年多来组织开展了多方面的工作,包括开展专题调研,召开多次座谈会,不断听取和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及有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较为广泛地进行了民意调查。中青报社会调查中心和新浪网不久前进行的一次联合调查显示,“58.2%的公众希望既有长假也有短假”。

  蔡继明教授表示:“设计一个合理的、完善的假日制度,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既有长假,又有短假,人们可以自由选择旅游时间、地点和方式,这应当是当前假日制度改革的一个方向。正向社会征求意见的职工带薪休假规定,将与调整后的假日制度一起,保障人们更加人性化地安排家庭及个人生活。”

  文图均据新华社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