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3版:城市故事
3  4  
PDF 版
南大街 昔日的“贵人区”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打印】  

南大街 昔日的“贵人区”

中原网  日期: 2007-11-14  来源: 郑州晚报  
绣楼上的雕刻散发着历史的气息

  作为“贵人区”的南大街,人们的穿戴在郑州是出了名的。郑州民间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穷东街,富西街,穿靴戴帽住南街,挑挑担担是北街,擦脂抹粉衙前街。”生动地再现了老郑州的经济社会面貌。

  深闺旧事

  绣楼里的小姐和丫鬟

  飞檐高挑,低栏曲回,一座精巧的绣楼,这就是殷小姐的闺房了。绣楼里必定要有一个用于绣花的大绷子,它和古琴对着面,放在南面的纱窗下。清晨,殷小姐在丫鬟的协助下“梳洗罢”,“对镜贴花黄”——绣楼里一定要有一个丫鬟,侍奉倒在其次,更重要的是,除了琴、棋、书、画、女红之外,闺门深锁的小姐们还需要一个贴心的姐妹,聊天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消遣,而那些经常出门逛街带回资讯的丫鬟,常常也是小姐们创作的灵感来源。另外,丫鬟还充当着小姐经纪人的角色,帮小姐打听市面上流行什么颜色的布料、什么款式的衣服,以及其他新鲜的东东。

  店铺林立

  南大街上的知名店铺

  我们有理由认为,如果不出意外,殷小姐每日梳妆用的脂粉,定是丫鬟从衙前街买回的。衙前街,就是现在的管城街,据资料记载,清末民初,街上有一家尚金钟粉店,专卖脂粉,老郑州城区的年轻妇女、新媳妇、大闺女等都来这里选购中意的脂粉,尤其是谁家闺女离门,或谁家娶新媳妇,都要专门跑到这家店里买脂粉,这家店名扬郑州城乡。

  南大街还有一些有名的店铺:清朝末年,南大街上有一家恭和典当铺,创建于1910年;还有一家饭店叫翠云阁,这家店做的毛头丸子很有名;南大街北头还有一家天聚酒馆,名声很好,老板姓张;民国时期,街上回族巴老三家的油酥火烧,在老郑州地区很有名气,以至于到现在老人们还津津乐道,吃惯家里大宴的殷小姐,嘴馋的时候一定差遣丫鬟去买些回来打打牙祭。

  南大街曾用过的名字很多,如南街、南咸宁街、槐树街等。南大街的槐树是出了名的,春天里槐花飘香,夏秋季枝叶茂盛、绿荫掩映,很多时候,百无聊赖的殷小姐应该就靠在楼上看窗外的槐树,幻想着外面的世界。

  贤人辈出

  南大街出了很多名人

  百年老槐树见证了南大街的历史,这里是贤人辈出的地方。陈延俊,世居南大街,清嘉庆增生(被录入州学读书)。历史记载,土匪攻打郑州,他率领众人守城,卖掉自家的田地捐款,用于军民守城之需,州府奖励他,他婉言谢绝。道光十八年(1838年),郑州知府王青崖赠给陈家一块匾,上题 “龄延义门”。陈延俊年近百岁寿终正寝,官府给了他“乡饮”的荣誉称号。世居南大街的荆志洛在1856年农民起义军攻打郑州时,专门设置逃难民妇产室,为嘉奖他的善行,官府赠给他家一块匾,上书“惠兼赤子”。而生性好义、为人正直的刘景清,则拿出自家的米面做成吃食,送给守卫城防的官兵和乡民,每夜如是,不怕麻烦和劳累。全城人都为之感动,官府送给他家一块匾,上书“义固金城”。

  还有清代的爱国政人罗志伸,在郑州老家,他经常在与好友饮酒喝茶时纵谈国家大事,地点也许在南大街,也许是稍远点的东大街、西大街、北大街。当然,也有可能在自己家里约朋邀友,纵论国是,“指点江山”。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