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众的争论和质疑声中,为期一周的“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问卷调查于昨晚12时结束。截至昨天上午11时,在此次调查官方指定的5家网站中,参与调查的网民已超过130万人。针对社会各界普遍提出的调查内容存在缺陷的说法,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调查期间,从网上调查之外收集到的意见,也将上报国务院。
很多网民认为,此次调查是以取消五一黄金周为假设前提的,存在设计缺陷,公众的真正意见无法通过调查得以体现。
调查结束后,所有意见都将被归纳和汇总,并作为调查结果的一部分上报国务院。而最终的节假日调整方案何时出台,也要等待国务院的批复意见。据《北京晚报》
节假日调整方案调查结果
法定节假日总天数从10天增加到11天 支持率约为89%
调整“五一”并增加三个传统节日为法定假日 支持率约为68%
保留“十一”国庆节和春节两个黄金周 支持率约为82%
春节放假时间提前到除夕 支持率约为81%
将元旦、“五一”及三个新增法定假日与前后周末调整成连续三天“小长假” 支持率约为77%
全面推行职工带薪休假制度 支持率约为90%
公民并不仅仅是用来“咨询”的
节假日调整方案征集意见已近尾声,不少网民反映,问卷设计过于简单。有专家认为,调查的样本选择应更加严谨。对此,假日调整研究小组工作人员表示,设计问题的目的并不是要征集大家的意见,而是把大家的想法都征收上来。
收集想法,而不是征求意见?该工作人员表达的内容,明确地将社会大众作为一个咨询的对象,而不是作为可以参与决策、能够发表约束性意见的主体。这样的发言中,忽略了社会中公民的主导地位。
宪法规定,公民可以向国家机关提出批评与建议。这样的宪法定位,说明了国家机关并不仅仅要收集公民的意见,而是要平等地听取公众的意见,并予以充分地考虑将其兑现在相关的决策中。须知,“公民”一词,并不仅仅指一个自然人,而是公法意义上拥有权利与义务的主体,可以视为公法基础上最基本的职位,公民在公法上拥有的权利是必须得到保护的。
收集想法并不是民主。在封建时代,那些圣君明主们也会收集天下的想法,甚至下罪己诏,向天下人收集自己的过失。这样的措施,或者也该称为“亲民”,但我们之所以认为这些不是民主,就是因为即使那些开明君主也没有认识到普通民众在法律上与其平等的权利,只是视其为一臣民,而不是一个拥有不可剥夺权利的公民。真正的民主在于让自然人变为公民,独立有尊严地参与到决策中。 据《长江商报》
■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