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
倡议
镜头一
这个冬天很无聊
又到冬天了,三个月啊,好漫长。
村南头的老张收拾好最后一块地,把农具规整入库,袖着手在门口发呆。
村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有能力的中年人也打工去了。剩下的人中,精力最旺盛的,就是一群正读书的毛孩儿了。
忙的时候盼着有工夫睡个好觉,盼着赶紧干完活儿,悠闲几天。现在闲了,心里反倒空落落的。
以前村里人多时,还唱大戏,或者在街心绑个秋千,一个村里都热闹起来了。现在呢,人少了,能玩的人也少了,猫在家里看电视也没意思了。
唉!
老张一声叹息,拉开了大门,向街那头的小卖部走去。那里是村里唯一的娱乐场所——打牌、下棋、聊天。
每个冬天,村里人的大部分时间都这样消磨掉了。“老张们”习惯了,放学的孩子们也慢慢习惯了。
声音
我想更充实点
老张是老家的一个乡亲,快50岁了。像他这样的人,老家还有不少。
农忙时,他们一心扑在田间地头,顶着朝露,披着晚霞,难得有空闲坐下来看一部完整的电视剧;闲暇时,他们的生活一下子空了,年轻力壮的出门打工了,剩下的人守着小村,打牌唠嗑晒太阳,享受生活中最惬意的时刻。
老张说,孩子们都出息了,在外面生活。自己守了半辈子的家,舍不得,不想再动窝了。
他有个心愿——多了解孩子们的生活,多了解外面的世界。用他的话说,就是整天打牌没意思,想更充实点,像城里的老年人一样,生活丰富点。
老张希望建个文化站。不过,现在不少乡镇文化站只是挂了个牌子,没有专门的场地,没有专职人员,开展的活动更是屈指可数。两年前曾有媒体报道,“某县有文化站23个,基本都没有开展过活动,有些文化站甚至连办公的地方都没有。即便有办公地点的文化站,也大多停留在‘一个专干一间房,一张桌子一张床’的尴尬境地。而这种情况在全省普遍存在。在河南现有的2108个乡镇文化站中,有机构没房舍的乡镇文化站就占总数的30%”。
“由于投入不足,体制机制不顺,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乡镇文化站已步履维艰。调查显示,全省2108个乡镇文化站中,真正能较好发挥作用的不到1/3。有的乡镇文化站甚至一年不开展一项活动,基本处于瘫痪状态。”
乡镇文化站名存实亡
矛盾
镜头二
单调的文化生活
老张有个堂兄,在城里工作,退休后想回家种点地,过一种田园生活。
堂兄回来后,村里面热闹了好一阵子,看着他把二胡等乐器搬进屋里,一些爱唱爱玩的人开始聚集在他周围。晚饭后,院子里亮起一盏灯,没事儿的人就来吼两声,或者仅仅站着、听着,图个热闹。
没过两个月,堂兄说太闷了,要回城里,回去找他的戏友们。
村里一下子冷清了,比以前更静。
老张也回去找他的牌友了。
倡议
给老乡们捐建文化站
作为媒体,传播信息和文化是我们的责任。为了乡亲们的冬天不再无聊,《郑州晚报》联合河南18个地市晚报开展“首届郑州艺术双年展暨名家名作慈善拍卖会”,用三个月的时间给中原大地奉上一场艺术盛宴,拍卖所得将资助贫困地区建文化站。
如果,你的家乡还属于文化贫困地区;如果,你想让家乡父老过得更充实;如果,你想让家乡的孩子们视野更开阔;如果,你是驴友,在探寻野外生活的同时,了解到那些需要帮助的群体……请转告我们。
如果情况属实,并且符合帮扶标准,我们将尽力圆乡亲们的梦。
如果你对此次活动有好的建议,或者想参与,也请告诉我们。
电话:67655531(活动进展请关注每周二和周四的C叠)。
今年七月,记者看到某山区的孩子所受到的文化教育只是认字和算数。
晚报记者 范光华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