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如今黄河边渔民出售的鲤鱼基本是人工养殖的。 |
|
黄河鲤鱼、淞江鲈鱼、兴凯湖鲌鱼、松花江鲑鱼被誉为我国四大名鱼。黄河鲤鱼,自古就有“岂其食鱼,必河之鲤”之说,向来被视为食之上品,为民间各种喜庆宴席所不可缺少的佳肴,目前,在郑州花园口黄河岸边有200多家饭店打着黄河鲤鱼的招牌招揽生意。
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人类活动因素的影响,黄河鲤鱼的数量开始大幅减少,尽管有关部门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是,破坏依然存在。为了更好地保护黄河鲤鱼这个特有物种,黄河郑州段已正式申报建立黄河鲤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申报建立黄河鲤鱼国家级保护区,也是保护黄河生态系统的积极尝试。 晚报记者 袁帅 胡审兵/文 王梓/图
食客都是冲着黄河鲤鱼来的
11月16日上午,郑州花园口黄河岸边,一阵北风吹过,单小四抬起右手揉了揉鼻子,深深吸了一口气说:“岸边风大,把人冻得受不了。”说完,他从一艘船上跳下,在岸边的水坑中捞起一条鱼,准备宰杀。“估计中午不会有客人来吃饭,还是准备一下自己吃吧。”单小四告诉记者。
单小四是信阳人,在花园口旅游区内开了一家饭店,主要经营黄河鲤鱼,饭店是由漂在黄河边上的4艘20多米长的船组成的。
“这些不是真正的黄河鲤鱼,现在已经很难在黄河中捕捞到黄河鲤鱼了,即便是有,也都比较小。”面对记者的询问,单小四很坦诚。“我在这里开饭店已经五六年了,从一开始就很少在黄河中捕捞到鲤鱼。”
“可以说,黄河岸边这些饭店用的鱼都不是黄河鲤鱼,有自己鱼塘饲养的,有从外地购买的,虽然招牌是黄河鲤鱼,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客人来吃鱼,我也会如实跟他说,这是实际情况,没办法。”单小四告诉记者。
在通往花园口旅游区的道路两边,随处可见打着“黄河鲤鱼”招牌的饭店,进入花园口旅游区,顺着黄河大堤向东西两边看,写有“某某渔家”字样的招牌更是一个接一个。
“虽然现在已经很难捕捞到真正的黄河鲤鱼,但它的名声在外,依然有大批食客冲着黄河鲤鱼过来吃饭。”单小四说。
单小四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购买的船每艘8万元,四艘船共32万元,加上桌椅板凳和其他一些必要工具,建饭店共用35万元。生意好时,每天能赚1000多元,这样的好日子,每年大约有5个月。
“在黄河边以‘黄河鲤鱼’为招牌的饭店有200多家。”路过此处的花园口村村民冯先生告诉记者。“黄河鲤鱼受到食客追捧,导致捕捞过度,也是黄河鲤鱼数量减少的一个重要原因。”冯先生说,夏天时,一到晚上,黄河边的汽车排起长龙,都是冲着黄河鲤鱼来的,其中不少是外地人。
黄河鲤鱼生存环境破坏严重
“近年来,黄河鲤鱼的生存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数量急剧下降。”谈到黄河鲤鱼的生存现状,郑州市水产管理局总工程师胡金文表情凝重。
他说,上世纪50年代,从三门峡到开封,均有专业捕捞队在黄河里捕鱼,每年能捕捞黄河鲤鱼15万公斤;到了1981年至1982年,黄河鲤鱼年捕捞量还不足1万公斤,年龄与个体均减小。
研究黄河鲤鱼已有20多年的河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冯建新认为,黄河鲤鱼物种资源遭到破坏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在全国一片鲤鱼引种杂交热的直接影响下,经黄河的不同支干流水域,混进了多种杂交鲤,使得河道内黄河鲤鱼种质资源遭到了更为严重的破坏,出现多种鲤鱼混杂现象,黄河鲤鱼品质下降。
申建黄河鲤鱼国家级保护区
早在2000年,黄河郑州段就设定了禁渔区和禁渔期。“但是这个时候,黄河鲤鱼就已经很少了。”胡金文说。
2006年2月14日,有关部门颁发了《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郑州市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把以黄河鲤鱼为主的黄河鱼类资源保护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连续两年在黄河惠济区段实施了鱼类人工放流,放流鱼类以黄河鲤鱼为主,总数达到162万尾。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人工放流的情况还不错,但是,如果不加以保护,可能还没等这些鱼苗长大,在黄河中就又找不到它们了。”胡金文看得更为长远。
今年年初,河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和郑州市、惠济区联合对建立黄河鲤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可行性进行了考察,8月份,正式申报黄河郑州段黄河鲤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项目。
记者在“黄河郑州段黄河鲤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总体规划中看到,此次规划期限为2008年至2015年,规划中的保护区地处郑州市北部,跨巩义市、荥阳市、惠济区、金水区和中牟县等5个县(市)、区,东西长118公里,总面积178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112平方公里,滩地53平方公里,其他土地13平方公里。
胡金文告诉记者:“保护区也将是黄河鲤鱼重要的天然产卵场、索饵场和越冬场,根据资源量推测,该产卵场每年生产天然黄河鲤鱼鱼苗20亿尾以上。”
根据规划,将保护区划分为核心区和实验区两大功能区,根据黄河郑州段黄河鲤鱼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分布的实际情况,划定两个核心区:花园口核心区和伊洛河核心区。
“保护是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对保护区的展望,胡金文更是充满信心,“保护区建成后,预计推广黄河鲤鱼60万亩,产量在3年内有望达到上世纪80年代的水平。”
黄河鲤鱼保护区建成后
对郑州气候将起良好调节作用
“虽我们申报的是黄河鲤鱼保护区,将来保护区一旦建成,受到保护的将是整个黄河生态系统。”冯建新说。
保护区内主要的鱼类资源有33种,主要经济鱼类有黄河鲤鱼、北方铜鱼、鲶、鲫等,其中尤以黄河鲤鱼、北方铜鱼最为有名。
保护区地处黄河中下游临界点,滩区内水草丰美,河道内沙洲星罗棋布,属河南省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是典型的保存完整的生物多样性区域,生物资源丰富。
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负责人王恒瑞告诉记者,保护区内除了丰富的鱼类资源,还有陆生维管植物42科195种;水生维管植物14种;浮游动物资源有扰足类和枝角类,隶属4科28种;昆虫426种、两栖类3种;爬行类8种;鸟类169种,兽类21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0种。
“由于郑州市区周边并无成规模森林,又无大山大川,不靠湖临海,只有一条黄河,湿地就像郑州的绿色水库,所以保护郑州黄河湿地,对涵养水源、调节郑州的气候和生态环境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王恒瑞将对保护区建设的认识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