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4版:城市故事
3  4  
PDF 版
老郑州的糕点铺(一)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打印】  

老郑州的糕点铺(一)

中原网  日期: 2007-11-21  来源: 郑州晚报  
  毛宗堂唯一的爱好就是养鸟 晚报记者 张翼飞 图
  这种包装的点心在上世纪80年代很常见
  瓷器炒货酱菜糕点

  德茂祥的发展三部曲

  白手起家:瓷器

  在郑州南大街商城遗址老城墙的北坡下,有一户看似普通的人家,如果不说,没有人知道,经历了多年风雨的老房子里,住着的正是老郑州辉煌一时的店铺“德茂祥”的后人。传人毛宗光已经去世,他的堂弟毛宗堂守着这座老宅。

  作为老店铺的见证人,毛家现存的物品已寥寥无几,只剩下两只青花瓶。眼前的花瓶有一只瓶口已经有了破损,瓶颈上也有了岁月留下的黑斑痕迹。看着它们,过去的一切慢慢地从毛宗堂嘴里娓娓道来。

  “毛家是二世时从山西洪桐县迁到郑州毛庄的,十一世时从毛庄来到郑县。根据家谱记载,祖上应该也是大户,出过类似现在市公安局长之类的官。毛家十五六世时家道中落,所以到了我大伯和我父亲这十七世时,家里已经没有产业了。”据毛宗堂推断,大伯毛以德并非像史料记载的那样,一开始就开了德茂祥。“大伯当时根本没有能力开办实业,大伯20多岁时,去江西景德镇学习制瓷,学成归来后,在一户姓徐的有钱人家(书院街创新街小学对面)打工。大伯的瓷器活做得很精致,徐家人很看重他,后来让他负责去河北瓷县采购瓷器回来卖,生意很红火。作为掌柜的大伯分红越来越多,小日子一天天好了起来”。

  后来扩大经营时,毛以德把积累起来的钱入股到瓷器杂货店里,这个店就是德茂祥的前身。

  发展时期:炒货

  俗话说,盛世古董乱世黄金。随着时局越来越动荡,瓷器生意有所影响,毛以德在征求东家徐老板的同意后,开始在瓷器店里经营炒货生意。

  敢于创新的人总是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回报。炒货生意一开张,就顾客盈门,很明显,这生意比瓷器不知要好多少倍。

  “父亲毛以政因为长期用手推三轮车从河北邯郸运送瓷器,腿部患上严重的脉管瘤致残,行走不便,转营炒货后,多由他动手加工,如瓜子、花生仁、焦枣等。”毛宗堂说,“德茂祥破产后分家时,运回来的物品很多,里面还发现一块不完整的门匾,上面隐约看得到镂刻着‘杂货店’3个字,可能是一块匾分开后的其中一部分。”

  顶峰时期:酱菜糕点

  德茂祥的股东为徐家、毛家和曹家,毛以德是掌柜,负责日常经营管理。在毛以德进一步大胆设想和敢于创新的建议下,德茂祥又挂起了酱菜的牌子,也就在当年风起云涌的德化街上,有了德茂祥一块立足之地。

  德茂祥真正开始经营酱菜糕点,应该是20世纪30年代的事。进得店来,由门店进到后院,全是酱菜缸,师傅徒弟请有20多人,毛以德的儿子毛宗光负责加工点心(当时将烤制的糕点叫点心,油炸的叫果子)。德茂祥清真的牌子也是这一时期打出来的,其实也正是这一招数,令毛以德名声大振。

  “大伯真是个能人,当时见郑州还没有大规模的清真食品店,他就请来了4个阿訇,在德茂祥挂起了清真牌。清真店不但符合回族人的口味,而且汉族人也喜欢,生意自然很好。”

  后来,毛以德去世,德茂祥的鼎盛时期算是到了尽头,1946年,年近60岁的毛以德后颈部长了个疮,久治不愈逝世。之后,店铺由徐家后人徐永顺负责接手,成为新的东家。毛宗光和另一曹姓股东任掌柜,毛以政负责门市。这以后,德茂祥一直经营惨淡,无甚起色,勉强支撑到1955年公私合营,合并入刘胡兰食品公司,其他人都回家乡,只有毛宗光在此一直干到退休。风光一时的德茂祥就这样解体了。

  15年前,朋友过生日,指名要泰隆的蛋糕;大概是10年前,朋友成了三色鸽的忠实顾客;又过了几年,朋友常常要为定哪家的蛋糕思量一番;再后来,朋友妥协了,好嘉利、好利来、金门、西萨……大街上出现越来越多的蛋糕房,糕点种类琳琅满目,口感和味道也各有千秋,朋友再也不会像15年前,为了买一个生日蛋糕,不惜往返一个多小时的路程了。

  物品的丰富让人有了更多选择的机会,却也惯坏了我们的味蕾。每次走进装潢精致的蛋糕房,挑选味美可口的糕点,我总忍不住回想起小时候吃的“果子”和那种最原始的“鸡蛋糕”,是那种吃到嘴里却可以回忆童年的味道。

  鸡蛋糕、果子、麻花头、蜜三刀、梅豆角、马蹄酥……这是旧时糕点铺里主要销售的糕点,那时的糕点一般都是和酱菜等同在一铺经营,当年郑州有名的酱园糕点铺主要集中在德化街、大同路和大十字街(今红旗广场)附近,如鸿兴源、五美长、老宝泰、玉泰生、德茂祥、五义永等,还有利兴面包房,乔家门果饼铺,钱塘里的甜食店,南、北菜市以及老坟岗经营南北干鲜果品的同顺、永盛、万成兴号等。今天,我们就跟随几位市民一起回味一下旧时郑州的糕点铺。

  听德茂祥后人讲述童年

  在毛宗堂的记忆中,儿时玩耍的地方常常就在德茂祥的作坊,那里有太多属于他童年的欢乐。“只要一放假,就去店里玩儿,那时,堂哥毛宗光在店里当帮手做糕点,父亲在后院看仓库。还有工人徒弟几十个。作坊相当大,到处放的都是点心,一排排,一层层。也许是太多了吧,我从来不爱吃点心。”说起儿时的无拘无束,毛宗堂脸上露出一种轻松与怀念。“小时候的生活还是很滋润的,父亲只有我一个儿子,所以在吃上没受过罪。我只是贪玩并不贪吃,经常和伙伴们一起去德茂祥后院玩捉迷藏,跑来跑去。大人们忙生意,也懒得管我们这些淘气的小孩儿。”

  想象中闻着香甜的点心气息、欢快地奔跑着的毛宗堂,也许他的整个童年,都弥漫着一种甜甜的味道吧。

  德茂祥的酱菜、点心,制作都相当讲究

  德茂祥酱菜制作工艺十分考究,所有腌制酱菜用的原料,均要求农民从地里挖出后不做任何清理加工直接运到德茂祥作坊,由专职师傅进行加工。德茂祥的点心则用果木烤制,平底锅下面用秫秫头(脱掉子粒的高粱穗)点火加热,铁锅盖里面用枣木烧烤,留下果香后扣在平底锅上,这样烤出来的点心异香扑鼻,风味不俗。

  讲起老式点心的制法,耳濡目染的毛宗堂对此也有非常深刻的记忆。“知道吗?除了蜜三刀,还有一种糕点叫梅豆角,炸熟后咬开,甜甜的糖稀会溢满嘴里。小时候我一直好奇,糖稀是怎么灌进去的?待稍大些,看到师傅们的制作过程才明白,原来是先把江米面揉成月牙形过油炸过后,趁热放到糖稀里浸,取出后晾凉,糖自然而然就融了进去。”如果不是毛宗堂介绍,恐怕大多数人到现在都不知道梅豆角的糖会是自动渗进去的。

  老郑州有一种叫果子的吃食,毛宗堂说起了果子和点心的区别。“果子和点心不一样,点心是炉子里炕出来的,而果子是油炸而成的,档次比点心要低。那时,看谁家有钱没钱,就看串亲戚时谁手里拎的点心盒子垒得最高。”毛宗堂用手比画着告诉记者,“果子的包装是用小木盒,上下两面全部用纸糊起来。而点心全部用纸盒包装,然后一个个放进去,因为点心容易掉皮,所以包装起来也都是小心翼翼。”毛宗堂手里比画着一个10厘米左右宽、15厘米左右高、30厘米长的盒子。

  已经退休的毛宗堂如今过着清闲的生活,唯一的爱好就是养鸟。天气晴朗阳光明媚的日子,他会把他的百灵鸟全部请出来,在大门口的台阶上排成一队,正对着老城墙晒太阳。“以前会去城墙上遛鸟,现在老了,走不动喽!”72岁的毛宗堂自嘲地笑了笑,和我们谈起了他即将本科毕业的孙女是考研还是就业的话题。

  是啊,人终究是活在未来的,过去的一切已经烟消云散,也许,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事人自己也会慢慢地忘记曾经的过往。

  (更多老郑州糕点铺的故事,请继续阅读CO6、CO7版)

  晚报记者 苏瑜 实习生 任中敏/文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资料图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