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张勤
本报讯 昨日下午,郑州市102中学初二8班的同学们来到市科技馆上了“生命的形成”这节课,生动的课堂形式,让同学们开始大方地谈论生命的形成。
市科技馆三楼的生命科学展区的大门是由一男一女两个雕塑组成的“基因之门”,进入大门就能看见生命通道上悬挂着红色蝌蚪状的精子模型,旁边还有“子宫”、“卵巢”等模型。刚开始,同学们还不好意思看这些模型,也不好意思说人是怎么形成的。当听到老师说这是每个人的必经阶段,大家也就不再“扭捏”了。“精子和卵子受精形成受精卵,然后一步步长大的。”一名男生边记笔记边找寻相应的模型,开始和同学们讨论。
据102中学初二8班的班主任郑老师介绍:“把生命科学课搬到科技馆来上,同学们会了解得更深刻。”而现场授课的方式让老师改变了过去不知道该如何向同学开口谈“性教育”和“生命教育”,同学们也能接受。
据了解,市科技馆承担了教育部、中科协等部门确定的研究课题“科技进校园”,通过和学校合作,把科技知识引入到平时的教育教学中。
“精子和卵子受精形成受精卵”,同学们边记笔记边讨论
男生“负重”体验母亲十月怀胎的艰辛。好不容易上了车,下车又成了问题,这位“孕妇”要在老师的协助下才能出车厢。晚报记者 张翼飞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