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
中美完全有可能合作探月
美国宇航局负责公共事务的官员迈克尔·布鲁克斯:中国探月工程所取得的成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成就,全世界的科学家都会对嫦娥一号从月球获取的新数据非常感兴趣,美国宇航局祝愿嫦娥一号继续顺利运行和探测。将来中美两国完全有可能在探月领域进行合作。
俄罗斯
嫦娥的仪器搭配堪称典范
俄罗斯探月工程总设计师格奥尔吉·波利修克在祝贺嫦娥一号成功传回拍摄的月球照片后对新华社记者:任何一个国家的探月计划都是从绕月探测开始的,但是中国的绕月探测并不是重复别人走过的路,中国的许多研究方向是之前其他国家的探月计划所没有涉及到的。
“首先,嫦娥一号配备的多个科学探测仪器在世界上均属首次使用;其次,嫦娥一号的仪器搭配堪称典范,卫星选用的科学探测仪器搭配协调,可以发挥卫星的最大探测功效。”
“中国的探月计划分三步实施。可以看出中国探月计划是经过深思熟虑后制订的,中国的探月计划每隔数年为一个阶段,这是很好的一个周期,可以总结上一阶段经验,并为下一阶段做准备。预计到第三阶段时,中国已经和俄、美站在探月的同一个水平线上了。”
“近年来国际上出现了一股探月热潮。中国发射了第一颗探月卫星,印度计划近年开展月球探测,美国宇航局也计划发射探月卫星。出现探月热潮说明,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的航天科技已经比较成熟”。
“嫦娥”
怎么样
听听老外说
月球软着陆计划上报立项
中美完全有可能合作探月
“嫦娥一号”将进入长期管理阶段
意思是高度降了升起来,该干活了“拧开关”
据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总工程师王也隽介绍,自嫦娥一号卫星11月7日进入环月工作轨道以来,飞控中心按照计划安排,组织各相关测控站对卫星及星上有效载荷展开了在轨测试工作。在近20天的时间里,除对卫星进行姿态调整外,还相继开启星上有效载荷进行“体检”,同时也检测科学仪器工作时相互间是否产生影响。
王也隽说,在这些测试中,针对星上携带的CCD立体相机所做的测试内容相对更多一些。飞控中心发送遥控指令,打开相机开关,对月球表面进行拍摄,地面在接收到相机获取的图像信息后,不断调整相机的拍摄参数,以获取效果更好的月球三维图像。
王也隽表示,飞控中心通过组织调度各相关航天测控站,对卫星及星上有效载荷进行了各项在轨测试,结果表明,它们均处于良好工作状态,在轨测试任务基本完成。随后,嫦娥一号卫星将进入长期管理阶段,按照计划安排开展各项科学探测活动。
“嫦娥一号卫星的长期管理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工作,”王也隽说,“一是要维持好卫星的运行轨道,在卫星轨道因月球吸引降低的时候,要及时把它调整到原来的高度;二是要让卫星保持良好的状态,如果卫星发生‘感冒发烧’的症状,就要采取相应措施使它尽快‘恢复健康’;三是要配合地面应用系统做好有效载荷的管理工作,各种仪器该开时开,该关时关。”
这五大瞬间
可不能忘了
“嫦娥”启程
10月24日18时05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托举着嫦娥一号卫星顺利升空;18时30分许星箭分离,卫星在太平洋上空以接近每秒8公里的速度进入预定的大椭圆轨道;19时09分,嫦娥一号发射成功,“嫦娥”奔月旅程正式开始。
地月大转移
10月31日17时15分,南太平洋上空600公里。
嫦娥一号卫星接到地面发出的变轨指令,卫星底部发动机立即点火。推力为490牛顿的发动机通过连续10多分钟的点火,使体重2300余公斤的“嫦娥”飞行速度提高到10.58公里/秒以上,进入科学家们为其设计的一条连接地球与月球的“天路”即地月转移轨道,顺利与月球交会。
成功“牵手”月球
11月5日11时15分,近月点。
第一次近月制动即“刹车”准确实施,“嫦娥”成功被月球引力捕获,进入周期12小时、近月点210公里、远月点8600公里的月球椭圆轨道,投入月球怀抱,成为一颗真正的“月球卫星”。此前,卫星在地月转移轨道行程43.66万公里。
嫦娥“入岗”
11月7日,127分钟月球轨道。
以嫦娥一号卫星准确进入127分钟、200公里高度的月球轨道为标志,中国航天史上最远的“长征”以近乎完美的方式宣告成功。嫦娥一号的首飞任务实现“准确发射,准确入轨,精密测控,准确变轨,成功绕月”,中国航天由此迈进深空时代。
工程“圆满成功”
11月26日9时40分许,38万公里外月球轨道。
来自嫦娥一号的一段语音和《歌唱祖国》歌曲11月26日上午从月球轨道传回。9时40分许,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第一幅月面图像通过新华社传到了世界各地。首幅月图的完成和公布,标志着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取得圆满成功。本版文图均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