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长春市民王女士带着7岁的女儿到姐姐家做客。女儿很快和大她两岁的表姐玩得不亦乐乎,可没过一会儿,她们俩气呼呼地来找大人评理。
“妈妈,姐姐说我是天才。”“那你还说我是英雄呢?”这下把王女士和姐姐都弄愣了。“姐姐夸你是天才不是夸你聪明吗,这是好话。”“就是,妹妹说你是英雄是想向你学习……”
听了两个妈妈的劝说,她们俩不但没消气,反而委屈地哭了起来。
王女士和姐姐费了好半天才弄明白,原来“天才”、“英雄”这样的褒义词,在她们俩那儿已变成了另外一层意思。“天才就是天生的蠢材,天天挨踩!”“英雄就是英国的狗熊!”
好不容易把两个女儿哄好,两位妈妈却心情沉重。她们从女儿那里了解到,不但褒义词有了改变,很多贬义词也有了新意,“活该”被女儿解释为“活得应该”,“烦人精”解释为“凡人成精”……两个女儿告诉妈妈,这样的新新词汇在学校里最流行了,几乎所有的小学生都会说,这是他们的最新创意。
“他们这样创意怎么能明白词汇的本意,这样下去影响了学习怎么办?”两位妈妈很是困惑。
对此,长春心海心理咨询工作室首席心理咨询师、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研究生胡江柰表示:“小学生有这样的想象力是好的,家长要正确引导。”据《现代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