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3版:第一热点
3  4  
PDF 版
养父母临终前一再交代让张女士找到亲爹亲娘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打印】  
1973年4月25日在原河医大一附院生下就被抱养
养父母临终前一再交代让张女士找到亲爹亲娘
34年了,亲娘赵秀花,你在哪里?
中原网  日期: 2007-12-04  来源: 郑州晚报  
  这张发黄的出生证明上,记录着张女士的出生信息。
  今年34岁的张女士,从小生活在郑州市二七区八卦庙村。童年时伙伴总说她是从城里抱养来的,“妈妈”一直安慰她那是假的。10年前,就在她出嫁的前夜,“妈妈”郑重地告诉她,她的确是从原河医大一附院(现郑大一附院)抱养来的,可出生证明不知放到哪里了,养母只知道张女士的生母姓赵。前不久,张在整理养父养母的遗物时,发现了放置在箱底的那张出生证明,背面字迹可能还是亲生父母的笔迹,记录了她的出生时间。

  昨日上午,排除多方顾虑的张女士找到记者,想通过晚报找到自己的亲生父母,以尽一个女儿的孝道。

  晚报记者 徐富盈/文 廖谦/图

  在我小的时候

  伙伴都说我是城里抱来的

  张女士说,她自小和养父母生活在二七区028公路旁边的八卦庙村,“养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好人,他们早出晚归干农活,我印象中,因为养父母踏实肯干,家里的经济状况在众邻居中还是比较好的。我跟着他们,从小就没有受过罪,他们俩也从来没有打过我,吃的穿的都先让着我。在这个家我很幸福”。

  张说,她四五岁时,有邻家的孩子说她是从城里(郑州)抱养来的,根本不是八卦庙村的孩子。当时她哭着与别人理论,回家后问父母时,父母搂着哄她,“我养母抱着我,一边亲我的脸,一边说,俺闺女是亲生的,说你的那些孩子才是从城里抱回来没人要的孩子呢,那时总说得我破涕而笑。而我也记得每当有这种事时,我养母眼中都会含着泪水。我能感受到养父母对我的感情,比亲生父母还亲的那种。后来想想,我的养母当时听到村里孩子说我是抱养时,一定很伤心,因为养父母一辈子都没生过孩子,他俩对我的亲,那是发自内心的。他们一定是从对我的好中,填补他们没有亲生儿女的不足”。

  张说,之后很多年,她一直不想找生身父母,原因还是忘不了养父母的那份深情。

  出嫁的头天晚上

  养母犹豫再三说出抱养实情

  张说,从10岁左右开始,略微懂事的她,隐隐约约觉得自己可能是抱养来的。但她再也没有就这件事问过养父母,相反,她和养父母的关系更亲了,生怕有什么情况把他们分开。“10年前,也就是我出门(结婚)前的一个晚上,我妈拉住我的手,一件一件交代我到新家后怎样做媳妇,怎样治家。养母当时很激动,几次都是欲言又止,像是有啥话要对我说。直到半夜时,我妈拉住我的手,说出了这个秘密。”

  “闺女,你长大了,要出门了,有件事妈瞒了你24年,明天你就要成新家了。娘本来还不想告诉你,但你是知情知理的好闺女,也该让你知道了,你是我在一个晚上,托朋友的朋友从医学院(原河医大一附院)抱养回来的,当时还带回来一个你的出生证,但不知放到哪里了,只知道你的生母姓赵。”养母当时对张女士说出的这段话,令张顿时不知所措。“我呆住了,脑子里一片空白,一段时间都没说出话来。接下来养母就说,让我想办法找到生身父母,但我当时就提出反对,我觉得养父母太好了,我不能做让他们伤心的事。”张说。

  两位老人临终前,都催促我去找亲爹亲娘

  2000年时,55岁的养母被车撞成重伤,临终前,养母再次把张女士叫到床前,握着她的手,让她找到自己的生身父母。看到养母的慈祥与宽厚,张女士说自己要给养父母好好送终,办不完这事,她不会找寻自己的亲生父母。2003年,养父也去世了,生前他再次提醒张女士去找亲生父母。“我们都走了,留下你怪孤单的,除了亲生父母外,你应该有兄弟姐妹,你找到他们后,亲戚间好有个走动,相互照顾。”

  可张女士还是有顾虑。“养父母对我太好了,我总觉得私下找亲生父母,是对他们的不尊重。”

  张女士说,就在她整理养父母的遗物时,她从养母的衣箱最底层,翻出了一张已经发黄的出生证明。张女士向记者出示了这张出生证明,上写“郑州市新生儿出生证,兹有产妇赵秀花,于1973年4月25日,在我院分娩一女孩,第二胎,特此证明”。下有助产士的签名,盖的红印上写着“河南医学院附属医院革委会妇产科”字样,出生证背面写着“夜12点半生”字样。张女士称,纸背面的字可能是生母或生父的笔迹。张女士说,当时养母只是通过朋友托朋友,从医学院抱回了张女士,而且只带出这张出生证,其他任何情况,养母并不知道。“农村有规矩,抱养人家的孩子,知道的越少越好。”

  我找生身父母,想尽点为女之孝

  张女士感动地说:“养母太伟大了,她一直保存着我当年的出生证明。从她放到箱底来看,她并不是忘了放哪儿。她虽然在10年前让我找生身父母,但心中还是怕我走,所以一直没给我看这张证。她想去世后,让我自己决定找还是不找。”

  张说,她犹豫了很长时间后,最终把这个秘密告诉了最好的朋友任女士,任女士劝张找亲生父母。“我是思前想后,在朋友的劝说下,才作出找寻亲生父母的决定。我不能责怪我的生身父母,他们把自己的亲生骨肉送人,可能也有他们的难处。古人都说,生娘没有养娘亲,我也深深体会到我养父母的亲。现在养父母都去世了,我只想找到生身父母,尽一点为女之孝。”

  郑州有76位赵秀花

  可惜都不是张女士要找的亲娘

  昨日10时30分,记者与张女士一起,赶到了郑州大学一附院,在人事处,记者与张女士向工作人员出示了这张1973年的出生证明,想找到当年的存根。因为出生证上助产士的名字写得太草,工作人员一时无法查出。记者又赶到妇产科门诊,工作人员查看后,让记者到妇产科临产室去查询。记者赶到住院部的临产室,负责档案的工作人员介绍,他们只保存20年内的产妇和婴儿的相关情况,而张女士的这张出生证明已经超出了保存的范围。

  随后,记者赶到了中原西路派出所,把情况告诉了民警潘彦林,让他帮忙通过郑州和河南户籍网,从张女士的生母赵秀花那里找寻线索。原来在郑州市区名叫赵秀花的女士就有76位,大家一起一个一个从年龄和家庭情况进行分析,找出了两位最符合条件的赵秀花,但她们都不是张女士要找的亲娘。

  张女士

  要找到亲娘

  还请大家帮忙

  奔波了一上午也没线索,张女士的表情有些沉重。张女士说自己找寻亲生父母的事,一直没有告诉丈夫和儿子。“我们一家人现在过得很好,丈夫工作挺忙,9岁的儿子读小学三年级,我怕找不到,也就没对他们说过。”

  张女士的好朋友任女士给记者分析,张的生母赵秀花一家,现在也有可能迁移出郑州了,但相信会有很多热心的邻居或同事知情此事。“根据张女士是赵秀花老人第二胎的情况,以及当年赵秀花能住医学院生产来看,不排除赵秀花当年想再生个儿子,把二胎女儿送养别人。这样分析的话,张女士应该上面有个姐姐,下面可能有妹妹或者弟弟。当然也可能有其他原因,例如工作忙,不想再养孩子等。”

  张女士说,不管怎样,希望知情人或亲生父母见到报道后,能尽快和她联系。“不管我的生身父母现在生活得怎么样,身体如何,我只想尽些当女儿的孝心。”张说。

  如有知情者,请与本报热线67659999联系。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