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贫困生或家长高兴地领到了助学金。 晚报记者 廖谦 图 |
|
■相关新闻
郑大万名学生受资助
□晚报记者 张竞昳
通讯员 余嘉熙
本报讯 昨日,郑州大学新校区内举行了2007年高校国家奖助学金和社会资助发放仪式,一次性发放奖助学金1310.484万元和价值8万元的越冬棉衣,11471名家庭困难、品学兼优的学生受到资助。
□晚报记者 孙庆辉
实习生 张海延
本报讯 昨日,本报“助寒门学子上学”活动圆满收官,本报相关负责人向10名贫困生送上一年的学费。
活动现场情景感人——
小昊轩的妈妈说:“晚报又一次帮助我们,谢谢。”
“我们举办这次活动,只有一个想法,就是想为大家做些实事。”昨日16时许,在本报8楼会议室,本报副总编陶玉亮说得很实在。此次受益的10名贫困生和他们的家长报以热烈的掌声。
今年5月份,本报拿出12个版面拍卖,所得款项设立了公益基金,为部分贫困学生解决一年的学费。
“孩子出事后,是晚报记者第一个来到现场,第一个作报道,更有许多晚报读者向我们献爱心。孩子已经返回校园,学习成绩也不错,现在晚报又一次帮助我们,谢谢……”小昊轩的妈妈拿到装有学费的红包后,非常激动。7岁的小昊轩,在向阳小学上一年级,几个月前,他从7楼摔下,生命垂危,经抢救奇迹般恢复健康(本报曾作连续报道)。他的父亲是名植物人,妈妈在家政公司工作,经济困难。
家长倡议互留联系方式——
“让大家永远记着,我们的孩子是爱心培养出来的”
“今天我们在晚报的邀约下聚到一起,我认为是种缘分。我提议,大家是不是相互留下联系方式,留个纪念,让大家永远记着,我们的孩子是爱心培养出来的。”高亚飞父亲替孩子领到爱心捐款后提出倡议。大家纷纷响应,本报送他们的红包变成了通信簿,大家相互留下了姓名和联系方式。
高亚飞生于新密一个普通家庭,小时候,父亲因工受伤,右腿截肢,母亲因长期劳累患椎间盘突出,出于经济原因未能得到及时治疗,导致病情恶化不能劳动,全家靠低保维持生活。贫困的生活更促使他上进,高中时,他是四十七中宏志班学生,今年又以639分的成绩被上海海关学院经济系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