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本报A03版报道了我市小学普遍存在的不到时间不开门早到孩子受冻的问题后,不少读者纷纷致电本报,希望学校能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改变这一现状。多位市人大代表也认为,拒绝孩子提前入校让他们在校门外受冷有违教书育人初衷。他们希望学校不要只将以人为本挂在嘴上,而应该切实落实到孩子们身上,给他们一些温暖,更给他们一份安全。
晚报记者 刘德华 张璇 实习生 张爱旭
读者的心声
“能早点开门,做家长的也放心呀”
“孩子太小,不送不放心,送了又进不去门,让我们家长咋办呢?”市民翟先生称,自己的儿子在金水区一重点小学上一年级,每天都由自己和妻子轮流接送。可是夫妻俩也都有自己的工作,而且地点又比较远,早早地把孩子送到学校后,安全问题就成了他们最揪心的事。“能早点开门,做家长的也放心呀。”
上三年级的孙子要早点去学校跟同学玩,为了不出意外,王老太太只得每天中午早早地把孙子送到学校,一直等到学校开门才离开。“路上那么多车,不跟着不放心。”王老太太称,看见孩子们在马路上追逐打闹,就捏着把汗,只好寸步不离地看紧自己的孙子。
希望学校能改变定点开门的制度的读者还很多,他们希望学校为孩子着想,尽量减少孩子们在校门外受冻的时间,给孩子们些温暖,让孩子们更加安全。
人大代表的建议
市人大代表宋遂景表示,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一切工作和考虑都应该围绕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展开,天冷了,学校应该主动考虑到早到学生的取暖问题。“如果学校是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考虑,让孩子在外面受冷受冻明显违背了初衷。而要是因为害怕学生们在校园内出现安全问题,而不让孩子们入校,更是说不过去。这明显是一种为了逃避自己责任,而将孩子们推置门外更不安全的地方,这是不合适的,也是不应该的。”
学校一切工作都应该围绕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展开
“学校是教育机构也是服务机构,因此,学校有义务来减轻社会的负担。”市人大代表王中朝表示,为了让孩子得到更多休息,学校规定开门时间的初衷是好的,但也应该考虑到整个社会的实际情况。学校应该根据季节的变化来调整开门时间,而不是一刀切地把孩子拒之门外。
“制度是为人服务的,而不应牵制人的行为。”王中朝称,学校应根据具体情况来修改完善制度,一方面让家长放心,一方面也让学校的管理更加人性化,双方进行沟通谅解,这样才能达到双方都比较满意的结果。
学校应根据季节调整开门时间,而不是一刀切
对学生加强安全教育,老师可否轮流值班照看早到的孩子
市人大代表李剑铭则认为,虽然学校有自己的苦衷,但不能只从自己的角度考虑,也不能只是将以人为本挂在嘴上,要落实到行动中去。毕竟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和整体安全更重要。
他希望,学校方面能为家长们和孩子们想一想,能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加强对孩子们的安全教育,并针对孩子们提前到校这一问题,采取类似安排老师轮流值班照看早到的孩子们这样的措施,“老师们多辛苦一点,孩子们更安全一点,家长们更安心一些。”
学校应跟家长沟通,采取措施给孩子们温暖和安全
市人大代表牛长现表示,分析学校不让孩子们提前入校的众多原因,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担心孩子们在校园内出问题,进而承担相应的安全责任。但是,小学生最主要的两个生活场所无非是学校和家。孩子之所以提前到校,很多是因为家长不在家。“与其让孩子一个人在家里不安全,还不如到学校去。至少校园会成为他们的庇护,避免了交通隐患和饮食安全。”学校对这个问题不应选择逃避,而是应该跟家长们进行沟通,采取措施给孩子们温暖和安全。
本报再发征集令
早到的孩子安全咋保障,请您献计献策
本报将继续关注那些守候在校门外的孩子们,也希望社会各界献计献策,让校门早点敞开,让早到的孩子们早日获得一份温暖和安全,让家长们更加安心地工作。本报热线67659999期待您的参与。您也可以将建议直接发送到我们的信箱676599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