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10版:郑州故事赛
3  4  
PDF 版
郑州故事万元争霸赛12号作品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打印】  

郑州故事万元争霸赛12号作品

中原网  日期: 2007-12-19  来源: 郑州晚报  
  郑州钟表眼镜专业店
  郑州市百货大楼外景
  紫荆山百货大楼外景
  郑州市百货文化用品公司办公楼外景
  郑州“老百货”的流金岁月

  

  □廉春融/文

  晚报记者 廖谦 常亮/图

  郑州百货行业是古老的,又是现代的,承载了一代代商业员工的梦想与希望。

  每逢三五成群的“老郑州”相聚,只要聊起当年“老百货”的典故和流金岁月,个个都有说不完的故事。

  提起大同路,郑州人无人不晓。说起“富人街”,知者(特别是年轻人)恐微乎其微。生长在郑州70岁以上的老人大都知道“富人街”就是大同路。曾担任过郑州百货公司保卫科长78岁的李海振先生说,清朝末年,大同路刚成路的时候,也是一条尘土飞扬的路。1905年清政府设郑州为商埠。不久,陇海铁路通车,与1897年修筑的卢沟桥至汉口的铁路相交于大同路西口,是火车轮子为这条路洗刷了尘埃,带来了无限商机。

  早在民国初期,大同路就有了利兴面包房、鸿兴源糕点房、长发祥、瑞丰祥呢绒绸缎庄、北京达仁堂药店等商号。1934年,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在大同路开办橡胶制品商店、国货公司。同年,著名爱国商人刘桂勋等创立的国货公司在大同路开业。到1936年,大同路上已经商铺林立。其中经营五金、布匹、绸缎店铺有52家,日用百货店70余家,银号、金店16家。一瞬间,大同路繁华似锦,成了商人的“摇钱树”,老百姓的好去处。因此,当时郑州的市民把大同路称为“富人街”。

  自小就在大同路当学徒的李海振先生介绍了自己亲身的经历。他说,当年大同路生意最红火的时候,独领风骚的是南洋百货店。1947年他在南洋百货商店当学徒,是河北冀县人赵永轮1946年开的。店里卖的多数是从上海、杭州、天津进的货,如固本、利华肥皂,四合一香皂,黑人、固齿灵牙膏,太平洋床单,414毛巾,孔凤春鹅蛋粉等。一般老百姓不敢进店买东西,来这里购物的多是资本家、地主和国民党官员。

  与现在的商家差不多,当时的百货店为了促销,也经常借一些名目搞打折活动。比如有一次,南洋百货店在大同路上扯起大条幅,上面写着“为庆祝李宗仁当副总统优惠八折”。

  1948年10月22日郑州解放时,南洋百货商店老板和店员敲锣打鼓,迎接解放军进城。1955年公私合营时,南洋百货商店改为郑州市百货公司的一个分店。

  解放前德化街只有一个警察

  如果说郑州是火车轮子载来的城市,大同路和德化街就是郑州商业繁荣的发挥地。

  原郑州百货公司副经理白明甫、主任冯振华两位老人,都是建国前就已在德化街当学徒,在德化街生活了大半辈子。白明甫先生说,过去德化街叫惠仁街,由于发音的关系,有人把“惠仁街”叫成“毁人街”。1916年,前清举人刘帮骥和几位富商议定,正式把惠仁街改名为德化街。从此,德化街名声大噪,全国商贾云集,繁荣兴旺。在长不到800米、宽不到10米的德化街,却聚集着21个行业共85个商业单位,其中仅华美工艺社、精华眼镜行等百货业就有20多家。因此,德化街号称上海的南京路。

  冯振华老人说,解放前,德化街最高的楼只有两层,路是黄土石子路,马路不平,电灯不明,电话不灵,吃水都是靠挑或者买。别看德化街有80多家商户,但只有一名警察。当时没有交通规则,一切都是警察说了算,特别是他们仗着当地恶霸、便衣队长、稽查处长尚滋干、陈耀龙(当时老百姓称:算不算,尚滋干;行不行,陈耀龙)的势力,横行霸道、欺压商户,办事从来认钱不认人,谁给钱保护谁。

  白明甫、冯振华二位老人异口同声说,但有一个商号警察不敢得罪,那就是精华眼镜行。因该眼镜行讲信誉、重质量,配镜技艺高超,深得当年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赞誉。一天顾带随员到德化街精华眼镜行配制石头镜,店老板李竹轩亲自动手为其选料配制。顾祝同戴上一试,镜架、镜框协调得体,镜片色调柔和,顿觉心旷神怡。欣喜之余,提笔留下了“货真价实不虚传,精华眼镜誉河南”的墨宝。从此,精华名声大振,配制眼镜者络绎不绝,日销售额高达300银元。当时的省长刘茂恩见“精华”生意越做越大,有利可图,提出参股投资,被店老板婉言谢绝了。刘茂恩虽然很不高兴,但碍于顾祝同等人是这里的“座上客”,也就没有再提及此事。你想,连当时的省长该店都不买账,一个小小警察敢去欺负“精华”吗?

  建国前后百货业姓“贸”不姓“百”

  说郑州百货行业是古老的,可以追溯到公元前春秋战国时期,郑桓公为了富国裕民,非常重视发展商业,《左传·昭公十六年》和商人订立盟约“尔无我叛,我无强卖”,即人不可背叛郑国,郑国不干涉商人经营。到了唐朝鼎盛时期,郑州地处中原要道,工商业更为繁华热闹,有刘禹锡的诗句:“八方风雨会中州。”

  说郑州百货行业是现代的。建国前后,郑州百货行业姓“贸”不姓“百”。

  1947年11月,新四军五师副处长周中孚因原在洛阳学徒,懂经济工作,有一定人际关系,上级派他在洛阳利用关系打入盛昌祥,代我解放军收购棉花、土布、桐油等战略物资供应军需和稳定解放区经济,进行内外贸易(蒋管区为外贸)。

  郑州1948年10月22日解放,28日成立市人民政府。相继成立公安局、财政局、工商局、贸易公司、中州人民银行等。贸易公司是最早成立的几个单位之一,地址在二道街。担负支援大军南下的物资供应,恢复发展工农业生产,同银行、税务平抑市场物价,为解放区培养输送经济管理骨干。

  1949年10月1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揽子经营的贸易公司已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同年,10月20日河南省人民政府为了统一专业化领导,贸易公司进行分细,先后成立了郑州百货、花纱布、工业器材、石油、盐业等八大公司。

  国家“一五”期间,遵照毛泽东同志“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指导方针,百货行业大军又成了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先头部队,国家重点厂矿企业、军事、大专院校建在哪里,哪里就有百货商业网点(如碧沙岗、花园路、文化路、桐柏路、农业路、上街区、铁路局等)。他们和厂矿工人、建筑工人同吃同住,顶风冒雪,只要搞好商品供应,无怨无悔。原全国先进工作者、曾担任过郑州百货大楼副主任的侯开太,就是百货商业网点建设的先锋代表人物,1956年5月在京曾受到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

  郑州人何时爱逛商场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北京人爱“侃大山”,郑州人爱逛商场。

  过去,郑州人对逛百货商场并不感兴趣。那时的百货商业设施陈旧,店堂小,柜台破,光线暗。计划经济,商品短缺,凭票购物,买了就走。无论本地人或外地人异口同声一句话:郑州百货商场没逛头。事实上就是这样,当时,除了上世纪50年代中期先后修建的只有三四层高的百货大楼、红旗大楼外,连花园路、碧沙岗百货店都是平房。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出现了新气象,郑州人越来越爱逛商场了。就连远来的客,近到的友,也都说:“在郑州逛商场,是一种美的享受。”

  1983年4月1日,当时在河南号称最大的商场紫荆山百货大楼开业,宏伟壮观的高大建筑,宽敞明亮的营业大厅,美观新颖的岛屿式柜台,透射着时代的气息,使郑州人大开了眼界。据紫荆山百货大楼第一任总经理杜明山先生介绍,开业的当天,4处进场的大门,挤坏了3处,90%以上的铝合金柜台被挤变形。当天有5万人参观购物,日销售突破百万元。

  紫荆山百货大楼一下成了郑州人购物的理想好去处。由此,有不少有经营头脑的郑州人和外地人从紫荆山看到了改变购物环境、设立精品专柜、多元化的经营方式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从上世纪80年代中叶开始,亚细亚、黄和平、商城、华联、商业、天然、正道、金博大、丹尼斯、百盛汇龙、北京华联、大商新玛特等高层豪华购物大厦相继应运而生,使郑州购物环境改变连升三级,展示了郑州百货行业黄金24年辉煌巨献。

  廉春融,男,1936年9月23日出生于河南省博爱县,郑州经济研究所特约研究员,现任河南省老艺术家协会理事,郑州老艺术家协会副会长。先后在《人民日报》《河南日报》《郑州晚报》等数十家中央、地方新闻媒体发表小说、散文、报告文学、人物专访、生活素描120多万字。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