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5版:城市故事
3  4  
PDF 版
朝阳沟吟唱五十年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打印】  
走一道岭来翻一架山
朝阳沟吟唱五十年

中原网  日期: 2007-12-19  来源: 郑州晚报  
  《朝阳沟》剧照
  杨德成在摆弄院子里的蔬菜
  “冒牌楼”里的悠闲
  杨德成工作的地方
  走一道岭来翻一架山

  山沟里空气好实在新鲜

  清凌凌一股水春夏不断

  满坡的野花一片又一片

  朝阳沟好地方名不虚传

  …… ……

  凭借一部《朝阳沟》,河南省登封市大冶镇朝阳沟村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红遍大江南北。12月5日,《朝阳沟》中银环的扮演者、著名表演艺术家魏云在郑州逝世,也引起了我们的诸多思绪。50年过去了,如今朝阳沟村民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2007年的冬日,我们决定一探朝阳沟,在缅怀魏云老师的同时,通过对几位村民的探访,力图让大家了解这个大名鼎鼎的村庄如今的生活。

  村民甲——杨德成的幸福生活

  有吃有喝有穿有事儿干

  这是一个普通的山岭农村,一个个农家小院依地势而建,在充满现代气息的小楼旁,还有许多老瓦房,甚至有的村民还保留着住窑洞的习惯。

  朝阳沟村西头是朝阳沟水库。站在水库的大坝上,冬季的朝阳沟略显萧索,满眼都是北方山村的那股硬朗。

  一个黑点从远处向我们移动,走到水库站时我们发现是位老人。迎上前去,一打听才知道他叫杨德成,每天的工作就是24小时随时待命,等上级打电话开关水泵。提到变化,杨德成说:“现在村里人的生活比过去强太多了,几乎每家都有一部手机,所以出门后根本不用担心找不到人。”

  水库站是1973年建的,破旧的油漆蓝门上赫然画着属于那个年代的标志——两颗红红的五角星。自我经营意识较强的杨德成在水库的一角挖了个百余平方米的鱼塘,塘里喂养的是原产于长江的武昌鱼,“武昌鱼好吃,就是毛主席特喜欢的那种鱼。”杨德成的解释立刻让我们想起了“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果不其然,据杨德成介绍,一到夏天,水库附近“朝阳沟村森林公园指挥所”里的大院便热闹起来,全是卖小吃的。

  杨德成的小儿子在水库附近开了家农家乐饭店,夏天晚上生意好得不得了,客人有本地的,也有大老远跑来尝鲜的。店里的特色招牌菜——烤鱼,用的便是这鱼塘里的武昌鱼。杨德成的大儿子自己经营一家耐火材料加工厂,三个女儿嫁得不远,小日子都过得红红火火。“有吃,有喝,有穿,有事儿干。”即将70岁的杨德成用最朴实的词语定义了幸福。

  一脸喜色的杨德成说,现在的生活和以前比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20岁以前,我要吃没吃,要穿没穿,冬天的棉衣棉裤里连个衬衣都没。20岁后是出苦力,天天拉煤卖煤,两架子车的煤还挣不到一块钱。”

  “冒牌楼”里的幸福生活

  谈兴渐浓的杨德成邀我们去他家看看他的“冒牌楼”。

  这是一座颇有现代气息的农家小院。院子里辟出一块菜地,小楼用白色的瓷砖包裹,显得特精神,和我们一路看到的低矮的瓦房似乎隔了很远的光阴。杨德成神秘地笑着,邀请我们进屋,门厅里,杨德成的老伴正和三个亲戚邻居玩斗地主,墙上还挂着毛主席画像。

  过了厅,我们惊讶了。原来门厅后面竟然是3间窑洞。4米高弧形的窑洞顶,让人立刻感到室内的空旷和舒服,带着喜庆红色的地板则彰显着主人对红火日子的渴望。“住惯了窑洞,宽敞,冬暖夏凉。当村里人都盖小洋楼时,我就采取了这种土洋结合的方式,从外面看是小洋楼,进到里面还是我熟悉的窑洞。很多人都把我这楼叫冒牌楼。”杨德成的语气中充满着自豪。

  2006年10月,朝阳沟挂起了郑州市朝阳沟村森林公园的牌子。“再过一两年,俺们朝阳沟将会多出小吃一条街,名字就起栓保家、银环家、支书家,这些《朝阳沟》里的人知名度高着呢,叫着有亲切感。”杨德成一脸期待,“到时欢迎大家来俺家吃烤鱼啊!”

  (本文未完,请继续阅读C06版)

  去朝阳沟的路线

  自驾游的游客可经郑少高速,到唐庄下高速向左转后直行,经卢店镇一直向南,到槐树坪(一个东南角有一个大加油站的三岔路口)向左转,前行300米,路北有一条向北的水泥路,走上水泥路向前不远就是朝阳沟村。

  坐汽车可在卢店镇下车,转坐到大冶镇的车,说明到朝阳沟,司机会把你送到朝阳沟前的水泥路旁。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