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11版:中原商业盛典特刊
3  4  
PDF 版
一份报纸和一座城市的体温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打印】  

一份报纸和一座城市的体温

中原网  日期: 2007-12-21  来源: 郑州晚报  
  2004年1月13日下午,《郑州晚报》组织的“2003商业盛典”在索菲特国际饭店颁奖,这次商业盛典是第一次由媒体组织的商业评比活动,为郑州商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之后的所有评比活动都因袭了这次商业盛典的套路。所以,当商业盛典进入了第五个年头的时候,除了光荣,我们没有别的话要说。

  作为一家和城市同生同长的媒体,我们的责任就是感受这个城市的温度,触摸城市的脉动。又一年过去了,我们忠实地记录着,努力地思索着。

  □晚报记者 祁京

  记录

  这个城市的每一点变化,我们都在忠实地记录着

  9月的一天里,郑州北环家乐福店内人声鼎沸,为了一元钱的火腿肠或者3万元的月饼,这里正在上演着中国零供关系史上惊心动魄的一幕,随后的很多年里,蒙牛和家乐福的冲突可能将被MBA讲座上的教授反复解读和研究。而作为新闻工作者,《郑州晚报·第一商业》的记者始终出现在了第一线。随后,本报联合《中国青年报》,将这一引人深思的零供冲突事件进行了报道,成了轰动业界的零供关系第一案。

  这仅仅是《第一商业》在这一年当中作为记录者出现在现场的事件之一,每一天,只要有与商业有关的新闻,我们就会出现在现场,记录、追问、思考、传播。我们是记者,是城市点滴变化的记录者。所以,记录就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商业改变生活》系列报道就是对这种记录的一种实验,在长达月余的连续报道之中,我们从百货、超市、专业市场三个不同的角度,挖掘了商业业态对郑州的城市精神和市民生活潜移默化的改变。这是一个看上去简单,实则浩大而且难以捕捉的变化。我们所涉及的三种业态,无疑是中国商品流通发展史上的精彩一幕。它们曾经扮演了流通业的英雄,堪称郑州商贸发展的发动机。不知有多少人,因为它们,而和郑州产生着越来越紧密的关系,从一个侧面说,商业,影响的不仅仅是郑州人的物质生活,还有精神内核,而对于这种精神层面的改变进行记录,则是一件万分艰难的事情。所幸,在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之后,我们终于还算完满地将其记录了下来,为这个城市的商业史册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

  在对商业新闻的报道之中,我们并不喜欢过于庞大的叙事,艰深的专业讨论,刻板的照本宣科,我们的报道所追求的,是在新闻事件背后的脉络和走向。正是在这样的理念之下,当“3·15”大家还在为年复一年的打假曝光而奔波的时候,我们却把目前伸向了曾经辉煌的职业打假人,用他们的境遇变化来完成对“3·15”的记录。而这,就是我们所坚持的记录风格。

  预见

  不做鼓噪的喜鹊,要做诚实而专业的预见与判断

  初春的时候,晚报对2007年的郑州商业做出了大胆的猜想,两期《郑州商业十大猜想》,让公众为之侧目。当时,不少报道中提及的企业和个人甚至亲自到报社,和我们当面交换意见,力证我们的失误。而今,一年行将结束,再次翻开当日的报道,大部分事件的发展和我们当初的预见相同。

  我们曾经猜想,悬置多年的国有企业改制将在今年发生突破性的变化,外来超市将有一到两个退出郑州市场,二七商圈将产生扩大化的效应,新商圈将在年内受到关注,商业地产将一边快速发展,一边忍受着成长带来的剧痛……当一年过去,紫百改制完成,农业路商圈初见雏形,商业地产已经开始产生淘汰,家世界退出零售舞台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和我们当初设想大同小异的东西。

  这当然不是一种巧合,而是来源于我们对行业的观察和预见能力。晚报很少为每条路都带上“商圈”,而当我们

  最先定义出“花园路商圈”之后,这个郑州市最繁华的十字路口果然就如我们所说的那样拔地而起一座新商圈;晚报并不为商业地产一味地唱高调,反而不断地提醒那些头脑正在发昏和已经发昏的投资者们,商业地产有着很大的风险;晚报从不人云亦云,总是在别人还只发现事情的苗头之前,就提前判断出事情的走向,做出专业的报道。这来源于我们的努力,也依靠着业界的支持。

  8月底的时候,为了纪念郑州商战18周年,晚报独家推出了“18年18人18事”的大型报道,对郑州商战走过的18年做了深入的思考和报道,而我们的特刊,也被相关部门收为资料。而这样一份沉甸甸的特刊,不仅是我们对历史的记录,也有着对未来的判断。这也能说明为何晚报总是能对行业有着良好的预见能力:因为我们是《郑州晚报》,我们有着对历史的深入认识,所以我们能看到未来。

  思考

  每一个商业事件,每一种商业现象,都促使我们进行着深思

  调查性报道是《第一商业》一直坚持的报道风格,这是在记录基础上的演进。作为商业的调查性报道,需要有专业和耐心,并且有见解和胆识。

  2006年8月,家世界开始出现经营危机,本报记者随即对其进行了长达半年的跟踪调查。继1月郑州经三路家世界家居建材超市卖给美国家得宝之后,3月,华润万家全面收购原家世界超市在郑州的6家门店。经过长达半年的休整,9月华润万家对所有门店进行了象征意义的正式开业。家世界被收购,标志着中国商业零售业粗放式经营时代的结束,盲目扩张式的“上市敢死队”模式已经不为人所看好。面对这样的突发性事件,第二天,晚报就组织了两个整版的大型报道,对家世界出售的前因后果、未来走向进行了深入而具体的报道。而在同一天,全国几乎没有任何一家媒体的报道量能够超过《郑州晚报》。

  但是,我们并没有满足于对事件本身的调查,作为专业的商业报道,对现象背后的本质进行思考,是媒体必须要做的功课。所以,才会有长达3期的关于火车站商圈的系列报道,才会有对紫百改制的完整报道,才会有大量的关注郑州商业演进的报道。

  我们始终要做的,是深切的思考与建设性的报道。当郑州市提出打造夜经济的时候,我们并没有停留在对这一鼓舞人心的政策的解读上,而是派出记者远赴南京,对南京的夜经济做出了大量的观察和思考,最后得出了有益于郑州夜经济建设的调查报道。

  思考是一种力量,更是一种责任,在愈发浮躁的环境之中,晚报坚守着自己的信念,进行认真地思考,严谨地采访,深入地调查,和商业行业一起进步着。

  介入

  我们从不是消极的旁观者,介入生活是媒体的责任

  11月,由郑州市商务局主办、郑州晚报深度参与的2007郑州秋冬季购物节10月20日在二七广场隆重开幕,市委副书记马懿携市四大班子领导参会,省会核心大型零售企业老总带队参加并签署诚信经营宣言,当日全城特惠,商场老总亲自站柜台接待消费者。这是内陆地区首次举办由政府主导全市性的购物节,为郑州打造现代化商贸城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购物节是一个城市的盛宴。北京、上海、深圳等沿海发达城市均举办过大型购物节庆活动,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内地城市首次举办的大型购物节,2007郑州秋冬购物节既是学习发达城市成功做法的一次大胆尝试,也是内地尝试发展繁荣消费的一个重要举措。

  很少有人知道,郑州晚报的深度参与意味着什么,只有我们自己清楚,从“商盛中原”大型购物活动的运作开始,晚报就不断尝试着为郑州的商业发展提供自己的力量。而当经过多次活动锤炼,最终完整的购物节方案摆在购物节组委会面前的时候,我们所做的,不仅仅是一己之私,而是整个商业行业,整座城市的光荣与梦想。

  也正因为这些,我们才会在2007年行将结束的时候,继续高昂着骄傲的下巴,注视着远方的美好风景。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