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2版:郑州故事
3  4  
PDF 版
毛主席看常香玉演《破洪州》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打印】  

毛主席看常香玉演《破洪州》

中原网  日期: 2007-12-26  来源: 郑州晚报  
  1958年是“大跃进”年代,各行各业的浮夸,屡见不鲜。受此影响,戏剧界也是一片混乱。有人提出“一夜写出一个剧本、五天排一出大戏”的口号,大街上贴出了“半年超过梅兰芳”“一年赶上郭沫若”的标语。这种梦呓式的、违背客观规律的狂想,使舞台上出现了一些劳民伤财、转瞬即逝的“泡沫剧”。而精品戏曲《破洪州》也是在此时出现的。

  拒绝“跃进戏”,排演《破洪州》

  常香玉

  此时,河南豫剧院院长、一团领衔主演常香玉认为,绝不能排那些毫无艺术品位、昙花一现的“跃进戏”,她提出了排演大型豫剧传统戏《破洪州》的建议。

  出身贫苦、9岁走上戏曲舞台的常香玉知道,选戏就要“有戏”(指故事生动、人物鲜明、冲突尖锐、唱腔好听的剧本),没有戏的剧本不会有生命力。长期的艺术实践告诉她,排一出好戏,必须精雕细刻、反复琢磨、不断修改、千锤百炼,方能日臻完善。在《破洪州》之前,她主演的《拷红》《白蛇传》《花木兰》《五世请缨》等好戏就是这样磨炼出来的。

  常香玉十几岁时,演过传统戏《破洪州》,她喜欢穆桂英这个人物,喜欢这个巾帼英雄坚强勇敢、公而忘私、多谋善断、执法如山的性格特色和领兵风范,而其中的道白、唱腔必须有过硬的艺术功力才能拿下来。意志坚强的她,决定攻克这个难关,力争创造一个精品。

  连演15天,场场无虚席

  《破洪州》

  《破洪州》剧本改编由时任河南豫剧院艺术室剧目组组长的陈宪章担任。由于他对此剧酝酿已久,不到一个月便拿出了剧本的修改稿。因为《破洪州》是河南豫剧院的重点剧目,特别聘请中国戏曲研究院的名家李紫贵担任导演。挑选的演员也是强强组合。常香玉扮演25岁的穆桂英,著名文武小生赵义庭扮演穆桂英的丈夫、先行官杨宗保,有“豫剧马连良”美誉的赵锡铭扮演吏部天官寇准,擅长豫东调的衰派老生郭兰兰扮演八贤王赵廷芳。

  这年夏季,天气十分炎热,排练工作在条件很差的河南豫剧院一团二楼大厅进行。“大跃进”年代讲的是“一天等于二十年”,提倡的是“为革命作奉献”,演职人员没有降温补助,吃的是大火,喝的是开水,就连请来的大导演李紫贵每天也只是在吃饭时给他另外炒两个小菜,而且不付导演劳务费。就是这样,经过32天的努力,《破洪州》以较快的速度进行彩排,接着在河南人民剧院连演15天,场场座无虚席,随后到外省几个大城市演出,观众十分踊跃,《破洪州》深获好评。短短时间,《破洪州》就成为河南豫剧院一团的保留剧目。

  听戏开怀笑,写信致总理

  毛主席

  1959年4月23日,我接到河南省文化厅领导通知(我当时主持河南豫剧院一团的全面工作),说24日晚有场重要的演出,让作好准备。

  4月24日下午4点,全体演职人员进入省军区礼堂后台,保卫部门规定大家只能待在舞台,门外和院内站着许多公安人员。晚7点30分准时开演。当我从侧幕条向台下看时,只见毛主席坐在观众席第六排正中,陪同的是吴芝圃、赵文甫、杨蔚屏、史向生等省委领导同志。演职人员知道是为毛主席演出,都格外激动、认真。

  《破洪州》第一场是“选将”。当八贤王和寇准说明辽帮侵犯,十家总戎被困边关,要求穆桂英挂帅出征、前去解围时,穆桂英因身怀有孕,不便直说,便推辞道:“……如今孩儿我长了几岁年纪,一不能骑烈马,二不能拉硬弓,孩儿我是能说不能行了。皇舅,孩儿是老了,不中用了!”73岁的寇准老谋深算、机智过人,对穆桂英调侃道:“你是头发老黑了、牙齿老白了。”听到此处,只见毛主席开怀大笑。

  第五场是“责夫”。杨宗保在元帅点兵时误卯,穆桂英要从严惩处,杨还乡出面讲情。穆桂英正色道:“为国辛劳,臣子本分,念其初犯,着记大过一次,以为玩忽军令者戒。”接着传令时有一段精彩的唱词(如下,从右至左阅读)。

  站立在大军帐传将令,

  满营里众三军仔细听。

  恨辽帮背信义又来犯宋,

  洪州城困住了十家总兵。

  八千岁天波府传下圣命,

  命本帅领人马挂帅出征。

  咱此番北征把兵进,

  军规号令要严明。

  临阵三军要听命,

  不准任意违令行。

  路途上公买要公卖,

  不准扰乱众百姓。

  前敌探马要实禀,

  不准妄报乱军情。

  攻和守务要心齐整,

  节度不合乱军容。

  赏罚无私要公正,

  功过分明是非清。

  立功的必定有重赏,

  有过的一定按律行。

  咱营中可不分姐和妹,

  军规也不论弟和兄。

  谁要是违法抗军令,

  抗军令我定斩人头不容情!

  毛主席在听这段唱词时,用手轻轻打着节拍。这段刚唱完,他便带头鼓起掌来。剧终,毛主席缓步走到台前,向演职员招手致意。后来我们才知道,这天晚上,他给周总理写了封信。

  总理:

  我在郑州看过一次戏,穆桂英挂帅,叫做《破洪州》,颇好,是一个改造过的戏,主角常香玉扮穆桂英。我看可以调这个班子来京为人大代表演一次。如你同意,请处理。

  《破洪州》剧本仍有缺点,待后可商量修改。

  毛泽东

  四月二十四日

  建国前后,毛主席看戏后写信只有两次:一次是上世纪40年代初在延安看了平剧(即京剧)《逼上梁山》,给延安平剧院写了一封信;再一次就是这封信,足以证明毛主席对这出戏的重视和肯定。

  (本文未完,请继续阅读C03版)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