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民希望,不管咋改,都是让百姓能看得起病。 |
|
□晚报记者 邢进 见习记者 刘涛/文 王梓/图
逐步取消“以药养医”机制,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适当提高医疗服务价格,基本医疗由政府主导,维护其公益性质……12月26日,国家卫生部部长陈竺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作了关于城乡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报告,撩开了万众瞩目的“医改报告”的面纱。针对此,记者昨日对业界相关人士、普通患者进行了采访,倾听他们对这一报告的看法和不同声音。
连续多年来,卫生部门都在致力于降低医疗费用,本次披露的“医改报告”,却出现了医疗服务价格“适当上涨”的声音,这无疑是普通患者最为关心的问题。金水区总医院院长周国平认为,提高医疗服务价格是卫生部综合考虑的结果。值得指出的是,这里的医疗服务价格是指医务人员付出的脑力和体力劳动的价格,“如手术费、挂号费之类,至于CT、核磁共振等大型检查费用,不在涨价之列,患者无须担心”。
降了药价,医疗服务价格却升了。为了避免出现“拆东墙补西墙”患者总体医疗费用仍然维持高水平的现象,周国平认为,政府的财政补贴必须到位,建立起医院的合理补偿机制,才能保证老百姓看得起病。
医疗服务价格上涨,是医务人员劳动价值的体现
涨价
从2006年的省会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到2007年的全省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我省医疗机构药品已经从“同城同价”,即将实现“全省同药同价”。市卫生局副局长王万鹏说,连年来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降低了虚高药价,但从根本上讲,这还是一个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医改报告”中指出的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则是从药品流通的根源上解决问题。中央政府要在临床使用的各种不同药品中选择能保证治疗和疗效,同时价格相对较低的药物,列入基本目录。之后,国家合理制订价格,实行定点招标,固定药厂生产。“现在经常有这种现象——哪种药品价格降得很低,市面上就立即见不到了,厂家会通过改换包装和剂型,来躲避降价”。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立之后,这个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
但王万鹏也表示,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基本药物制度是解决药价虚高的根本途径
降价
“照我的理解,医疗服务价格适当提高,是指技术含量高,可以体现医务人员劳动价值的项目,比如胃镜、气管镜等考验医务人员技术和经验,风险性大的服务项目,以及手术费等。”不过,王万鹏认为普通患者也不必对医疗服务价格的上涨忧心忡忡,整个“医改报告”的走向还是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在提价时,卫生部会充分考虑民众的接受能力。
针对“医改报告”提出的公共卫生机构全额预算管理,维护公益性质,王万鹏说,全额预算管理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像目前疾控部门、卫生监督,职业病防治研究所等机构,实行财政全供,由国家财政把支出全部包起来。另一种是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收入全部上缴,支出由财政全额拨付。“但我觉得在大型医疗机构实现收支两条线管理会比较困难,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针对同日传来的提高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财政补助水平的利好消息,市卫生局副局长吴予红表示,这意味着基金水平的增长,而基金的增长则带来报销比例、报销上限的提高,最终使老百姓获益。
医疗服务价格上涨,会考虑民众的接受能力
影响
昨日16时许,记者赶到郑州市中心医院,门诊楼大厅内许多市民正在排队挂号、取药,大多数人对于医疗方案改革并不了解。
市民林老先生说,药品说要降价总感觉不现实,药厂如果换汤不换药,医院方面也无能为力,恰恰政府方面也没有具体的措施。“担心的是医疗服务价格真涨了,药品价格却没有降低,我们普通老百姓还不是得听医生的?”林老先生认为,即使医生多开了检查单,病人只能按照医生的要求做检查,没有任何选择权,不检查的话去医院看病没有任何意义。大多数前来就诊的市民同意老林的观点,害怕该方案只考虑医务人员的利益,涨了医疗服务价格,却忽视药品真正的降价。
对医疗改革方案有所了解的周尚涛先生,认为本次的“涨价与降价”对市民来讲是个好事。新方案会减少百姓看病在医药费用上的开支。但同样困扰他的问题是:“医疗服务费用提高了,难道医生就会减少检查项目和开药数量吗?根本没有一个标准去衡量。医生的服务质量会怎样?”据周先生介绍,现在看病难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看病的人多,排队等候的时间较长,公立医院较少,私立医院不敢去。“前几天去一家医院做核磁共振,排号近一个星期才轮到。”
医疗费用能降吗?普通患者有疑虑
疑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