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33版:文娱聚焦
3  4  
PDF 版
魂牵银幕 一家《雷雨》成绝唱 德艺千古 半局“电波”念故人
“电波”永远不消逝
道临老师永不朽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打印】  
电影艺术家孙道临遗体告别仪式昨日在上海举行,近万人挥泪送别
魂牵银幕 一家《雷雨》成绝唱 德艺千古 半局“电波”念故人

中原网  日期: 2008-01-04  来源: 郑州晚报  
  昨天,一个晴朗的冬日,风中带着凛冽。一位电影老人的葬礼,让这个早晨显得不同寻常。上午,我国著名电影艺术家孙道临的告别仪式在上海龙华殡仪馆大厅举行。众多亲朋好友和近万名影迷、戏迷,陪伴他走完了人间的最后一段旅程。

  镜头

  各界人士

  前来送别

  现场

  没有黑色的沉重,没有哀乐的忧伤,孙道临的告别仪式布置得温馨感人。扶梯而上,迎面是他的巨幅照片,照片中的他笑得无比灿烂。大厅门口的栏杆用粉色和紫色的纱幕装饰,大片的白色玫瑰组成一堵1米多高的花墙,送行的人群绕墙蜿蜒。巨幅的电视屏幕上,播放着他生前拍摄以及配音的电影代表作。

  走进告别大厅,最先映入眼帘的同样是孙道临灿烂的笑脸。他在黄色康乃馨装饰的镜框中,身着白色西装,回眸而笑,风华绝代。两边的挽联是:“魂牵银幕风范高洁形象光彩照人 心系华夏德艺千古音韵永不消逝”。大厅两边整齐摆放着白玫瑰制成的花篮,爱妻王文娟的红玫瑰心形花篮放在最中央,上书:“夫君道临,一路走好。”孙道临安详地睡在红色玫瑰和白色百合环绕的灵台上,身着黑色镶缎礼服、白色绸边衬衫,戴着深红色丝缎领结。

  没有完成的交响曲

  各界人士在舒伯特的乐曲中与孙道临道别

  音容长留在人间

  昨天清晨5时,记者赶到了孙道临的家里,目睹了他的爱妻王文娟和家人前往告别仪式现场的感人一幕。

  

  爱妻彻夜未眠

  昨天清晨上海起雾,6时天空还没多少光亮,而王文娟已经穿戴整齐,坐在屋里了。她的学生、越剧演员王志萍告诉记者,老师几乎整夜未眠,凌晨3时就醒了,早饭也只吃了一点点。“她为今天特意做了一件蓝绸缎的对襟小褂,她说,因为道临不喜欢看她穿黑衣服。”

  从电梯到门口的狭窄走廊,几乎被送来的花篮塞满,只留下能勉强过人的狭窄小道。这几天天天有人前来吊唁,王文娟在悲伤之余,也不忘提醒大家多吃点东西,多休息。孙老走后,她的情绪一直不太稳定,只要一上香,甚至一走进孙老的房间,就忍不住哭泣。昨天孙道临在告别仪式上穿的礼服,是王文娟亲自挑选的,从袖扣到领结,从衬衫到袜子,一丝不苟。

  

  母女相扶出发

  在亲朋好友尚未到齐之前,王文娟一直沉默,她坐在里屋的靠背椅上,眉头微皱,仿佛在思考着什么。家人回忆说,孙道临在最后的那段日子里,对爱妻越来越依赖,一刻不见就会“文娟、文娟”地喊。因孙道临逝世突然,王文娟没能在最后的时刻陪伴在夫君身边,这是她几天来最大的遗憾。女儿孙庆原怕妈妈支撑不住,扶着她吸了一会儿氧。早晨7时30分,王文娟在家人的搀扶下步出生活了几十年的老屋。她眼睛微红,牵着女儿的手,好像随时都会摔倒一样。

  

  哭送夫君远行

  家人告别仪式在8时55分正式开始。孙道临身前最喜欢的贝多芬《第七交响曲》的音乐缓缓响起。女儿孙庆原首先来到父亲的灵前,跪地痛哭。王文娟在家人的搀扶下,颤巍巍地步出休息室。她脱去了黑色风衣,露出里面的蓝色小褂,手执白菊,神情悲伤。来到夫君的遗体前鞠躬时,她再也支持不住,失声哭泣,手里的白花也差点落地。在女儿和女婿的搀扶下,王文娟缓缓绕行遗体一周。曾经在越剧舞台上与王文娟共演《红楼梦》中“宝黛”的徐玉兰赶来了,这对“舞台姐妹”相拥而泣,此情此景,令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亲人

  绵绵深情无尽期

  王文娟母女送别孙道临

  演员梁波罗向遗体告别

  生前曾有四“遗愿”

  上午9时,遗体告别仪式开始。数千朵玫瑰点缀着庄重、圣洁的灵堂,舒伯特的轻柔乐曲和贝多芬的《第七交响曲》在灵堂回响,这位形象光彩照人、气质儒雅的表演艺术家安详地躺在灵床上。安卧在红色玫瑰花坛中,孙道临的遗体上醒目地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

  孙道临的妻子、越剧表演艺术家王文娟在亲友的搀扶下,绕灵柩一周,与深爱的丈夫诀别。“爸爸,你永远在我们心中……”女儿孙庆原泪流满面地呼唤父亲。

  上海电影集团副总裁汪天云说,孙道临生前与友人闲谈时,曾多次提及自己的“四个遗愿”:追悼会上放舒伯特的乐曲;身上覆盖党旗;死后出一本书;举办个人回顾影展……如今,人们将为他一一做到。

  “孙老师不喜欢悲悲切切。”上海电视节目主持人曹可凡说,孙道临是古典音乐爱好者,一生最爱的音乐家就是舒伯特,因此也特别选择用舒伯特的音乐给自己送行。那舒缓、平和,毫无哀伤气氛的旋律,代表着孙道临一生所追求的心灵上的宁静。

  越剧表演艺术家王文娟与丈夫孙道临作最后的告别

  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的孙道临安详地躺在鲜花丛中

  举着孙道临遗像的影迷

  前来告别的人群中,包括专程从北京赶来的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的领导和上海市的领导,有徐玉兰、奚美娟等一大批戏剧界、影视界人士,代表八一电影制片厂赶来告别的导演翟俊杰悲痛得泪流满面。人们手执红色康乃馨,分批上前鞠躬送别。曾经在孙道临生前最后一次采访他的主持人曹可凡告诉记者,孙老在最后的日子里仍然心系电影,他清醒的时候很痛苦,会把头往床柜上撞,觉得不拍电影生不如死。“他一生清贫,却肯为了拍片子去化缘、筹钱。”曹可凡红着眼睛说,“他一直想组成朗诵团,在群众中传播朗诵这种艺术形式,却一直没有实现梦想。”

  高风亮节皆传颂

  生平

  一生四个关键词

  影迷排队等候吊唁

  孙道临的一生,像一部没有完成的交响曲。他的逝世留下了许多遗憾。他没有留下记述自己电影艺术生涯的完整文字,没能如愿地成立一支市民朗诵团。而要继续拍电影的热情与梦想,更是“折磨”着这位年逾八旬的老人。

  由于患有大脑萎缩症,孙道临已不记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之后的事情,但他在病床上却还一直要求着“给我看剧本”。一年前的一天,他突然让保姆搀扶着,直冲到老友张瑞芳家中,激动地说:“我们还要拍电影,否则人生没意思!”

  曹可凡透露,今年2月,焦晃、濮存昕、奚美娟等众多影视界友人,计划在北京、上海两地分别举办怀念孙道临的朗诵会,用这种诗意的方式缅怀这位表演艺术大师。

  将办怀念朗诵会

  孙道临的亲人说,老人生前很喜欢和群众接触。“他从人民中来,也应该回到群众中去。”因此,孙道临的告别仪式向所有民众开放,门口特意设立了好几堵签名墙,任何人都可以签名留念。8时不到,已经有不少影迷和戏迷等在大厅门口,翘首盼望送别孙老。9时30分,近千名影迷在门口排起长长的队伍,保安在楼梯旁维持着秩序,分批放人。有不少影迷是年至半百的老人,一位刘姓老人说,自己是看着孙老的影片长大的,“他走了,我心里很难过,来送送他”。北京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李世济托朋友送来了花篮。10时过后,悼念人数增加至近万名。一位女士手捧孙道临的剧照剪贴本,她是解放军渡江英雄的女儿。孙道临主演的众多影片塑造了一连串永垂史册的艺术形象,人民感激他,人民忘不了他。

  民众赶来寄哀思

  关键词:哲学

  观众通常只晓得孙道临演过许多让人难忘的角色,执导过不少优秀影片,为电影的配音脍炙人口,朗诵李白、杜甫、陆游的诗词感人肺腑,却很少有人知道,“表演艺术家”在大学念的是哲学。孙道临出生于书香门第,本来沉默寡言善于思索的他与哲学结缘如鱼得水。但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因写了一首小诗被校友黄宗江欣赏。当时,黄宗江正自译了独幕话剧《窗外》,一次路遇孙道临悄悄跟踪了好一阵子,越看越觉得他像剧中男主角,情不自禁力邀他出演。演出一举成功,从此一发不可收,孙道临与黄宗江一起开始了从艺生涯。

  

  关键词:羊倌

  1942年,抗日战争的炮火烧到了北京城,击碎了孙道临的书生梦,他不愿当日伪学校的学生,在近郊的荒蛮之地当起了羊倌。整整一年多,孙道临清早上山割草做饲料,下午挤奶装瓶,傍晚骑车跑城吆喝一声:“卖羊奶!”回来已值深夜,还得刷洗奶瓶后才与羊共眠。他给羊喂料时轻手轻脚,跟羊对话柔声柔气,挤奶动作温文尔雅,每天领着羊群到夕阳下散步,在小溪边为之洗浴,这便是他自称的“养羊秘诀”。“大学生羊倌”卖的羊奶远近闻名,黄宗江来探望他,不喝3杯羊奶不过瘾,还打趣封他为“富有哲理的特别羊倌”。

  关键词:《雷雨》

  孙道临与《雷雨》有解不完的情结。年少时演周冲,年长时演周萍,年老时又自编自导电影《雷雨》并自演周朴园。在大学,作为“燕京剧社”的活跃分子,他曾出演周冲,黄宗江演周萍,二人在台上演兄弟,台下也亲如兄弟。学校师生遇上他俩,大老远就喊:“周萍!”“周冲!”他还收到不少署名“四凤”的情书。可以说,《雷雨》是孙道临的启蒙戏。

  

  关键词:爱妻

  孙道临从小是个越剧迷。到了上世纪60年代初,孙道临不仅对越剧痴心不改,而且与越剧攀亲结缘。那时,王文娟主演的《红楼梦》《追鱼》《西厢》,他每演必看,而且总是坐在前排。哀怨凄婉的“黛玉葬花”让他一掬同情之泪,看完戏他会将心得与意见托人转告给王文娟。王文娟则是他的影迷,凡是他主演的电影她每片必看。结婚那年,孙道临39岁,王文娟35岁,恰逢《红楼梦》拍摄期间。王文娟硬着头皮去找导演请假完婚,但导演让她拍完主要几场大戏后再结婚。这样,他们的婚事直到拍完“黛玉焚稿”之后才办。

  风雨同舟40年。近年,孙道临因面部三叉神经患病而卧床不起,上影领导登门探访,他毫无记忆。仅存的一点记忆力全献给爱妻王文娟。本报综合报道

  一枝花,一把泪,祝孙道临一路走好

  孙道临先生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最大心愿就是想看到凝聚着自己一生经历和生活的《梦之岛的菩提树——孙道临传》出版,但遗憾的是,这个心愿始终没有实现。记者昨天了解到,上海电影集团决定完成孙老的最后遗愿,尽快尽心尽力地促成这部传记面世。目前这本由倩娜、萧璜合著的《孙道临传》基本已经定稿,等经过最后润色、配图,与出版社谈妥相关出版事宜之后就出版。

  《孙道临传》欲付梓

  影迷举着自己制作的纪念品与孙道临告别

  群众自发赶来参加孙道临追悼会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