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秀敏、马季、侯耀文等众多演艺界人士因心脏病离去的事还没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2007年12月28日,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孙道临又因心脏病突发“猝死”。对此,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学会常务委员、郑大一附院心内科主任黄振文教授提醒市民,严寒季节是冠心病、心绞痛发作和急性心肌梗死的高发期,如果经常出现胸口不适、心跳不规则等情况时,千万不要以为自己只是疲劳、熬一熬就能挺过去,因为这些可能就是猝死的先兆。晚报记者 聂广利
冠心病发作在冬季
在冬季,我国多数地区的大气压、风速、温差都处于极不平衡状态,冷空气活动频繁。黄振文认为,严寒、低气压、温差大的恶劣气候,会使人体处于一种应激的状态,低温的刺激易使人体交感神经兴奋,心率持续加快,血管收缩致使血压增高,心脏负荷加大,因此可引起供应心脏血液的冠状动脉痉挛,使得原本因粥样硬化而狭窄的血管更加狭窄,甚至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出血,血栓形成,造成急性血管堵塞,引起心绞痛发作和心肌梗死。
“许多人往往把心脏病和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联系在一起,这是有道理的。‘三高’人群心脏负担较重,很容易诱发心脏疾病。”黄振文说,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病病人本身服用控制的药物相当于一种预防猝死手段,降低血脂、避免肥胖可以有效降低猝死的发生率,当感到不舒服的时候,他们会积极到医院治疗,因此这类人心肌梗死的情况反而较少。
胸口不舒服、起床头晕要当心
黄教授表示,千万不要仗着还年轻就觉得什么都能撑过去,“胸口不舒服,或者心跳不规律,起床和上厕所时感到头晕,都可能是猝死的前兆”。黄教授解释说,一些病人在凌晨发作,就是因为病人晚上起床上厕所时,突然间从被窝里出来受凉,使血管收缩,诱发病情。因此,冠心病病人起夜一定要注意保暖。另外,冠心病患者要避免情绪波动,遇事平稳、冷静对待、乐观开朗,学会精神放松,注意好劳逸结合,生活有序。
衣食住行全方位防御
黄振文说,冬季心脏病患者以60岁以上老人居多。为预防心脏病在冬季发生,建议高危人群应注重基础疾病的治疗,健康人群应避免劳累,老年人要从衣食住行全方位加强自我保健和防范。
衣着注意防寒保暖,寒潮袭来时及时添加衣服。外出时宜戴口罩、手套和帽子,因为这些部位受寒可引起末梢血管收缩,加快心跳或使冠状动脉痉挛。
注意合理饮食。多吃营养丰富的食物,少吃油腻食物,禁烟酒,常吃蔬菜、水果和植物蛋白丰富的豆类制品及黑木耳、银耳等。
注意室内温度和湿度,温度最好保持在20℃左右,太干燥可以使用加湿器,家中要尽量减少烟雾刺激,以免刺激呼吸道加重心脏负担。
心脏病在早晨发作概率较高,加之天气寒冷血管收缩,老年人应避免早晨室外体力活动,最好选择在下午三四点阳光充足时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