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4版:2007艺术报告
3  4  
PDF 版
艺术市场成就大批“文雅”富翁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打印】  

艺术市场成就大批“文雅”富翁

中原网  日期: 2008-01-10  来源: 郑州晚报  
  梵高作品《蓝蝴蝶花》(局部)
  2007艺术报告之藏家

  最新发布的梅摩指数显示,艺术品的5年和10年期回报率首次超过股票。与狂热的2006年相比,尽管2007年的艺术品市场略显矜持,却呈现出“低成交率、高成交额”的特点。业内人士分析,在中国正在经历的第四次收藏高潮中,理性的持续增长,背后的真正力量实际是大资金、大企业的强力介入。

  新现象

  收藏市场出现新玩主

  艺术是没有国界的,如今,对中国艺术品的兴趣是全球性的,这之中不仅有欧美藏家、亚洲买主,还有数量越来越多的中国内地人。中国自古就有盛世收藏的传统,除上述主流力量之外,近年来,企业家、新富豪也投身收藏,成为收藏市场的新玩主。

  房地产业、IT业大腕儿占多数

  “‘玩艺术’的大多是房地产业、IT业大腕儿。”说起现在的艺术玩家,《收藏》主编杨才玉如是说。还有业内人士不断地补充信息:“这些人一般都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年龄为35岁~45岁。”在拍卖会上,一旦中意的艺术品竞价到手,他们便会以最快的速度消失在人群之中。

  据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闫振堂介绍,在该协会注册的5000多名正式会员中,企业家约占20%。此外,还有络绎不绝的企业家在积极申请入会。不仅如此,在目前活跃于北京、上海等地拍卖会上的新面孔中,70%~80%是企业家。据南京赤马画廊总经理马葆群透露,在南京的房地产领域,至少有二三百位企业家在进行着较大规模的艺术品投资。

  民营企业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企业投资群体中,民营企业是发力最狠的一股。据北京博众拍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刚透露,参与拍卖的企业大多是房地产、证券、金融和各种做实业的企业,其中民营企业占了70%~80%。

  而来自浙江省文化文物管理办公室的信息显示,仅在慈溪和宁波两地,艺术品投资总额在1亿元以上的企业家就有二三十位。这之中,民营企业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邢继柱是近年来频频出入各大拍卖场的民营企业家之一。商人的头脑、雄厚的经济实力,再加上一定的艺术修养,使他在收藏界脱颖而出,而他的投资正是以市场行情最好的中国当代作品为主。

  觅根源

  投资艺术品好处多

  艺术品回报率高于股票和房地产

  企业家对艺术品的热忱并非心血来潮。在他们眼中,艺术品不但可以与有价证券一样在全球市场上流通,而且其投资回报率要远远高于股票和房地产。这些集团聘有专人进行收藏投资,在资金富余时,进行大规模的收藏投资。这样一方面是对可流动资金进行再投资,一方面也成为资产保值的重要手段。

  据郑州一家实力雄厚的投资公司透露,他们公司近一两年才涉足文物艺术品投资领域,已经“吃”进大批精品藏品,“据1999年6月美国《十年内投资家赢利的报告》统计,投资股票利润为17.3%,公债为12.6%,钱币为7.3%,房地产为4.4%,投资当代艺术的得益率是21.7%,现代艺术为24%,印象派艺术为21.6%。现代艺术比其他投资的回报率都高。”

  长期持有艺术品不会影响收益

  刚刚在北京结束的嘉德四季拍卖会上,总成交额超过1.1亿元人民币,算是为2007年嘉德拍卖业绩画上圆满句号。最新发布的梅摩指数还说明一个问题,长期持有艺术品可以降低风险而不会影响收益,艺术品收藏的赢家绝对是长线收成者。

  案例:梵高的《蓝蝴蝶花》曾经创下了售价5300多万美元的纪录,这幅画上次转手的时间是1947年,售价不到10万美元,40年后,价格翻了500多倍。

  暴利的一种文雅形式

  投资艺术品,修身养性,资产保值,只是一说。以投资为目的的收藏,更多的是看重一般人玩不起的暴利。上海新理益集团的董事长刘益谦坦言自己并不太懂艺术品,却在艺术品收藏方面表现得异常强悍,并认定这确实是一种文雅的暴利形式。

  案例:2007年北京匡时春拍中,刘益谦又看中了青年雕塑家向京的作品《彩虹》,并用286万元的成交价创造了雕塑作品在中国的最高成交价。

  好前景

  作为长期投资,收藏逐利才刚开始

  2007年对于财富膨胀的新富豪与收藏大潮是一个特殊的年份,既没有2005年的高调跃进,又不乏大手笔的持续跟进。大热背后的理性回归,既可以当做国内艺术品市场逐步成熟的标志,也可以帮助后进者更清晰地看到,作为长期投资的资本游戏,收藏逐利才刚刚开始。

  按照“三五年一盘整,十年新一轮”的规律,中国的艺术品市场也正在进入最好的年份。从1993年开始,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日趋活跃,拍卖成交额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据中国拍卖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艺术品拍卖成交额从2003年的25亿元人民币攀升到155亿元;2006年,中国排名前100名的拍卖公司的艺术品拍卖总成交额达105.6亿元人民币,前100家公司的拍卖总场次为670场。短短几年时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步入到高速发展阶段。

  链接

  一个名词:“企业艺术”市场 社会学家霍尔曾经指出:“企业对艺术品的购买已经形成了一个独立的‘企业艺术’市场。这个市场本身也遵循着‘金钱话事’的逻辑。”

  两组数字:219亿元、34.6%的增幅 2006年价格在千万元以上的拍品不过90余件,而2007年各地仅春拍就出现了70多件超过千万元的拍品。2007年中国共有114家拍卖公司举行了771场(次)艺术品拍卖会,共成交了219.49亿元。与2006年163.09亿元的成交总额相比,增幅达34.6%。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